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262
为萌动的青春期保驾护航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5日 中华女性网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各种探索和冒险行为的阶段,性行为方面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婚前性行为明显增加,且呈低龄化趋势。绝大多数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生殖系统的了解知之甚少,性健康保护手段缺乏。而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青少年进入成熟期,为此加强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使青少年懂得相互尊重,拥有良好的性心理、性文明、性道德已成当务之急。而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活动是非常受欢迎的,中华预防医学会青春期保健学组成员邹丽洁教授近年来曾对几十所大中专的数万名学生讲授“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而邹教授又把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整理出版了《青春发育中非病与病的辨识》、《异性交往的健康与成熟》、《性健康教育及其方法》等专著,也赢得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好评。10月11日,记者就这个人们关切的话题走访了邹丽洁女士。

    普及青春期性教育知识刻不容缓

    据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学生中了解是否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的,这么一个简单问题竟有56%的学生回答不正确,其中有两个孩子说是“从妈妈胳肢窝生出来的”。由此可见,普及性教育知识势在必行。邹教授认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它包括生理发育健康、心理成长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也有人称之为身心健康和行为健康。这是确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的出发点。”围绕健康成长这一目标,不仅是专家学者要懂得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学校、家长、医院及社会各界要了解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定位。

    青春期(10岁至20岁)的性发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发育和性道德意识成长。性发育保健,则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健康开展的保健工作,它包括性健康教育、性发育健康指导和性发育疾病诊治。

    性健康教育,是面向青少年以普及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科学知识为内容的素质教育。

    性发育健康指导,是以提高青少年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目的,对青少年本人或其家长开展的咨询工作。常用的方式有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

    性发育疾病诊治,是对疑有性发育疾病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青少年在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以及男性遗精和女性月经方面的疾病。

    正确理解青少年面对的性健康问题

    一名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天资聪颖,艰苦的环境促使她勤学上进,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很优秀,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友好,13岁的她长相俊俏,身材修长,令人羡慕。结果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小女孩不知道自己来了“例假”,弄得满裤子是血,同学们好奇地围了上来,有惊讶、有讥笑,还有窃窃私语……谁都没想到,从此后这名小女孩再也没有到过学校。这个事例深刻地告诉我们,加强青春期性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自己面对的生理变化和性健康问题是何等重要。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会遇到的问题有:一是体象烦恼。进入青春期后,人首先在身体的有形发育中出现了大的变化。一方面,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有先有后,并非“齐步走”式地均衡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五官之间或躯体与四肢之间的生长不均衡,使人在某些部位好像长得失去了正常比例;另一方面,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开始出现变声,男子出现胡须和喉节,女子出现乳房增大等。孩子们无法用自己有生以来的生活经验去解释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不知道“丑小鸭”终究要变成“美天鹅”,于是有些孩子就会对自己的体象产生厌恶和烦恼,甚至误认为这是疾病而产生担心和害怕。

    二是疾不自知。疾不自知或羞而不治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生殖系统处于人的隐秘部位,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形态病变常常不易被家长发觉;有些病变虽然伤及患儿的生殖能力,但由于没有明显的痛苦,使这些患儿浑然不觉;有些病变虽使患儿感到痛苦,但他却不认为是这些生殖系统的病变,不当一回事。还有一些青少年羞于找医生看自己的生殖系统疾病,要么忍受病痛折磨任其发展,要么自作主张地胡乱买药吃。这些都会贻误病情,增加治愈难度。

    三是心理困惑。青少年在面对性冲动、性欲望和异性交往时内心非常矛盾。这些内心矛盾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内心的冲动和欲望的美与丑的困惑。如熟睡中阴茎勃起是思想堕落的反应吗?对陌生异性产生性冲动和性欲望是不道德吗?其次是对实施行为的是与非的困惑。如,手淫是一种丑恶吗?追求和接触异性同学是一种错误吗?另外是对行为方法的优与劣的困惑。如“失恋”了怎么办?如何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四是行为失当。青春期涉及性健康的行为失当,又称青春期生殖风险行为,是指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男女,发生可能导致生殖过程或后果的性交行为以及对胚胎和胎儿的不当处置。主要包括:男女青少年在婚前发生的不洁性行为。这不是青春期特有的现象,它的可能发生期是自青春期开始的人的一生。一个是性关系混乱,另一个性交对象患有生殖器炎症;女性青少年未婚先孕。主要表现在不懂得怀孕后果的情况下性交所导致的怀孕,不自愿的性交所导致的怀孕等;不安全流产。常见的情况有,或是当事人以异常行为企图使胚胎或胎儿堕出,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父母不在身边且与家庭联系较少的寄宿制学生。或是自作主张胡乱服用流产药物,包括剂量不对,服法不对,甚至在根本就不能采用药物流产的情况下进行。要么是在不符合医疗规范的小诊所做人工流产手术等等。这些不安全因素对女青少年所造成的损伤很大,有的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强化性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职责

    根据上述问题,邹教授认为,强化性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职责。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是面向青少年以“知、信、行”教育为模式、以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科学知识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其中,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养成坚持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的习惯)是目标。

    道德教育,是性健康教育的主线。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个性品质逐渐形成的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性道德教育不仅是他们的客观需要,也是指导他们走向远大前途和幸福人生的基石。建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他们就会挣脱不良性心理的羁绊,把精力用在求知欲的自激作用上,学会在道德的规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性健康和性成熟。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在性科学知识的教育之中,如讲生理发育,谈未来使命需要好的体魄;讲心理发育,谈人生积极向上的追求;讲爱慕异性,谈有意义的生存价值。

    辨病教育,是青春期性生理教育的落脚点。性生理知识教育的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常人体学中的生殖系统常识,主要包括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发育,特别是男性遗精、女性月经方面的科学知识。二是生命形成和生殖过程方面的适当知识,包括生殖细胞的产生、新个体的繁殖过程等。三是性系统发育中“病与非病”的辨别常识。“病”,是指性发育疾病,如隐睾;“非病”,是指正常范围内的性发育表现,如乳房较平坦。生殖与发育的常识教育,旨在使青少年对男女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以及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他们对异性生殖器官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也是要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女子会怀孕以及怎样才能避孕。辨病教育的目标,则是帮助这些学生学会辨别性发育中的病状与非病状的界限,提高他们在有患病倾向的时候去请教医生的主动性以及面对正常的性发育变化能够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

    交往教育,是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重心。青少年男女从彼此愿意接近、相互吸引,发展到相互依恋、追求共同生活的目标,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初中生爱慕异性、高中生追求异性和大学生思考择偶与恋爱问题的种种表现,都说明异性交往始终是青少年的性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对异性交往的问题单纯从道德观念上进行“是与非”的说教,收效甚微。而以“异性交往的健康与成熟”为中心的性心理教育,则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否接纳的角度去教育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念头和行为产生的原因,理解自己的欲望、理解道德观念的要义,从而自觉、主动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其内容包括:爱慕异性与人格完善、性冲动与手淫、交友与恋爱、婚姻选择权与婚前性行为、婚姻责任与婚外性行为等方面的科学和法律知识。

    交往教育的目标,是使青少年懂得怎样做才是异性交往的健康与成熟。健康的异性交往的衡量尺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点:生理上不疲倦;心理上无负担;行为能被社会所接纳。成熟的异性交往的标志,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注重塑造自身魅力,不妄想、不自卑;尊重他人,循序渐进,亲疏有别;量力而行,经济上不超支;了解道德规范,不给自己和别人添麻烦。

    法规教育,是青春期行为教育的底线。在青春期教育中,法的教育是重要的。如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开展的权益教育、义务和责任教育、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辨识教育等。异性关系向单一化、亲密化发展的方向是婚姻,性关系的合法形式也是婚姻。因此,应针对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特点,逐步开展《婚姻法》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在自己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就对两性关系的责任和义务有所了解,学会以此为准则去发展自己的性心理和规范自己的性行为。把法的教育与性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以法的教育促进性健康教育,以性健康教育丰富法的教育,应该成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辨病、交往和法规教育,应该贯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始终。只是随着受教育者年龄的不同,传授这些知识的侧重面和深度有所不同。

    当前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难题

    北京、上海的一些区县实施了青春期健康项目,在一些试点学校设置了青春期性教育服务点咨询室、医疗保健室,购置了《青少年性教育读本》等资料,在社区开设了少男少女门诊,青少年热线咨询电话,制作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展板,还开展了对家长的培训,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邹丽洁提出,要想真正把青春期性教育工作搞好,还必须引起上至政府下至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当前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教材匮乏。现行的“生理卫生”、“生物”的课本内容,不足以应付中学生面对的性健康问题。同时,“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属新兴的学术领域,其自身的科学体系尚待完善,其学术成果中能够被社会各界所公认适宜作为中学生教育内容的东西还未定型。少数几个特大城市推出的也仅是试用教材。

    师资匮乏。现有的中学教师,无论是生物教师、政治教师,还是校医,都没有受过性科学的专门教育。他们中的相当多的人,只有生理知识,没有医学知识,对性科学也知之不多,有些甚至认为性知识无师自通,孩子长大自然会知道。

    学时无安排。绝大多数中学都没有把对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因此性健康教育在中学没有学时安排。少数开展了性健康教育的学校采取了变通的办法,一种是在高中生物课中划出4—6学时进行性健康教育,一种是在课余时间组织2小时讲座。

    探索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新领域

    “对处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来说,采用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式,从教育和卫生等方面配合开展性发育保健工作。特别是‘医校结合’,学校是性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医院是性发育健康的技术保障者。”邹丽洁教授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拓展“医校结合”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医校结合”能缓解学校的教材、师资等不足,在当前性健康教育尚无统一教材的情况下,保健医院与学校合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是易行而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大量的门诊病案都是生动可信的例子。同时提高了青少年性发育健康的保障水平,也符合国际发展方向。

    第二,要根据青少年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在学生中进行性发育健康调查,是开展性发育保健的基础性工作。通常由学校提出问题,医生设计调查项目,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理指标调查通过医生进行体检来完成,心理指标调查通过学校组织填写问卷来完成。教师和医生共同分析调查结果。

    第三,改革青春期性教育内容,增加性心理、性文明、性道德、两性平等相处、相互尊重、预防性病、艾滋病、避孕方法等知识,使青少年对性行为和生殖健康具有科学的认识,避免意外妊娠、感染性传播疾病。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体象烦恼、发育疾病、心理困惑和行为失当等问题,针对性地配合进行教育、诊疗、疏导和规劝。

    第四,因“性别”施教。对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应帮助她们学会与异性交往中如何保护自己,在遇到强迫性行为时,会说“不”的人际交流技能;如何避免意外怀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男性青少年应该帮助他们学会克制、疏通性冲动、摆脱性困惑、尊重女性、增强性行为责任感、杜绝性暴力和性虐待等内容,使男女青少年在性和生殖方面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促进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第五,保健医生要成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后盾。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发育变化,如遇“心中有数,手中无着”的问题,完全可以到医院里向青春期保健医生咨询、治疗、指导。家长有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更要先弄清是“孩子做错了”,还是“家长想错了”,不宜轻率地给予批评。

    邹丽洁教授强调:要让孩子从正规的渠道、以科学的方式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改变以往“家长羞于讲,老师不敢讲,社会很少讲”的局面,要让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为萌动的青春期保驾护航。(韩小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