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154
谨防药物热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0日 中华女性网
     王老师的小孩患感冒,体温高达38度。他带孩子到附近的医院看了几次,先后用了几种抗生素,病情无明显好转,又出现了咳嗽、流涕,咽喉充血明显,肺部闻及罗音,化验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医生考虑是病毒性肺炎,就加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药第二天咳嗽稍有好转,但体温不降反而升。王老师很着急,就来到另一家医院治疗。医生仔细的为孩子做了体检,认为早期发热是感染引起的,而现在的发热与用药有关。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的药物,但它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有致热作用,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了一些麻烦。

    在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药物副作用而发热的称药物热。药物热多在用药后2-5天出现,影响药物的正常作用。医生在用这类药物前最好先交代好家属,以免引起误解而导致医患纠纷。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药物热与感染引起的发热有类似之处,需要医生认真的进行区分。感染而发热的病人有一些症状及相应的体征,如白细胞增高等;药物热的特点是发热多在用药之后,并伴有药物过敏或其他一些症状,如关节痛及皮疹等,但病人一般状况尚好,精神体力无明显改变,全身中毒现象不严重,停用致敏药物后1-2天症状可消失。

    引起药物热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过敏反应和病人的特异性体质的个体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热中常见的类型,许多药物都可以作为抗原与某些病人体内蛋白质结合产生抗体,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粒细胞吞噬后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也有一些与药物中的杂质或药物毒性有关。有一些个体诊所,由于条件差注射器消毒不严,引起致热原产生的药物热;特别是一些特异性体质的病人,药物热发生的机会比正常人更高。有学者曾经做过研究,在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中,常见可导致药物热的药物有:抗生素类的青霉素、氯霉素及红霉素,抗组织胺类药物有苯海拉明、磺胺类药物、抗痨药物及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布洛芬等。

    一旦发生药物热,首先是停用可能引起致热源的药物。若病情需要必须再用此类药物时,应加用一些抗过敏药物,以减轻发热及伴发的症状。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皮疹及脏器损害,必须酌情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使用维生素C,病情严重者加用激素,以减轻症状。医生应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不能滥用抗生素。对特异性体质的病人,应询问药物过敏史。病人生病服药的过程中除疾病引起的发热外,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防止发生并发症。(吕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