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4572
艾滋病疫苗的市场悖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7日 《中国医药报》2004.09.07
     有很多个数据很多种方法可以证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其中绝不应该包括对其市场前景的预期。不仅因为这些预期通常都过于乐观,而且,过多强调利润动机,将引发许多严重的问题。v.*x/0, 百拇医药

    几乎所有的市场预期都基于目前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数量剧增的情势上。与费用高昂但疗效难显的临床治疗相比,疫苗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充满优势,它的命运自然备受关注。于是在种种科研探讨范畴之外,愈来愈多的视线移向未来的市场上。关于受益人群数量,接种意愿的明确以及知识产权的价值,都成为潜在的利好要素。随着艾滋病的威胁加剧,这些要素也日渐强化。于是很多专业人士认定,只要冲过眼前的技术难关,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座金山。v.*x/0, 百拇医药

    近年来,这几乎成为人类在许多新型传染病的疫苗研发过程中的普遍心态和主要动力。v.*x/0, 百拇医药

    但事实上,艾滋病疫苗的社会意义将远大于它的市场价值,至少它不会比普通的肝炎病毒疫苗利润更好。这是由艾滋病本身的特异性决定的。我们知道,除输血传播的意外感染外,非正常性接触是艾滋病病毒的最主要传播途径。这些非正常性接触主要指乱交及婚外性行为,而这些,从主流社会学角度看,是人类的特异行为,在中国更被视作不道德行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洁身自好,那么除非意外,否则他便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意外在免疫学临床研究中不具参照意义。在这一点上,肝炎、肺结核等一些传统传染性疾病则有很大不同,它们的传播渠道包括胃肠道、空气和接触传染,这些方式存在于人类正常的呼吸饮食等行为范畴内,因此采用疫苗接种等被动预防的必要性更加明显。v.*x/0, 百拇医药

    因此,艾滋病病毒疫苗开发面临的难题绝不仅止于技术环节,其后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问题,将最大限度地影响其利润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现在正在被有意无意地忽略。v.*x/0, 百拇医药

    不妨做这样的假设:艾滋病疫苗在不久的将来研制成功,到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第一批接种者,是不是那些处于高危环境,时时有做出“不道德”行为机会的人群?他们去接种时,是夫妻同去,还是一方暗自进行?同去的话,配偶一方会怎么看待这种接种?偷着自己去的话,是不是会怕见人,怕被曝光?v.*x/0, 百拇医药

    就其市场推广而言,没有“出位”可能和意愿的成人是否有必要挨这一针?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小小年纪冒着接种异常反应的危险接种疫苗?那些因贫困而卖血卖淫的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如果艾滋病是商业疫苗,非强制性使用,那么,他们有没有增加“经营”成本以保安全的兴趣?v.*x/0, 百拇医药

    这些争论,将远比当初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时引发的争论严重得多。因为它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一种主要因性乱感染的致命疾病的预防问题,那么不同的人对于接种者的动机会有不同的解释。v.*x/0, 百拇医药

    科研攻关在全力以赴地进行,人们都无暇顾及这样的社会学问题。我们相信这种紧迫的心情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但对于有些人而言也不乏利益驱动。此时提出这些问题尤为必要。从以往经验看,人类在与病毒的长期斗争中,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态。不可能出现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通常情况是,一种病毒被征服了,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而新病毒的产生,常常与前面某些病毒被征服后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变化有关连。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即使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它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当初在艾滋病产生及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科学研究要脚踏实地,市场投入不可头脑过热,在这两个领域,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发生。v.*x/0, 百拇医药

    文/江绍(江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