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4731
市场的有限射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31日 《中国医药报》2004.08.31
     讨论新药发展,要明确一个前提。在操作层面上,我们有关新药的概念,与国际主流是不太一样的。主体概念不同,主体行为也会不同。因此任何的横向比较,都应时时避免偷换概念以及错位参照的问题。{l, http://www.100md.com

    以市场的角度看,新药的最大利润点在专利,也就是说,专利药物是获利的主要途径。但是国内的药物研发以仿制为主,自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真正称得上创新药物的不超过10个。目前我国生产的绝大多数药品均系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而我国自行设计创制的新药,据统计先后曾有100余种,但能大量生产供应市场的一线药物很少,迄今还没有一个新药能在国外注册,进入国际市场。{l, http://www.100md.com

    这种新药研发起点的不同,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利润值的差距。以我国出口药品为例,原料药出口数量不算少,但销售甚至不及跨国药企一个创新药品的年销售额的一半。从新药上市,至利润实现,这中间是由营销体系完成的。营销是市场手段,它的投入规模,启动时间,运作模式以及预期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产品自身的属性有关。无论是传统医药营销的广告战、人海战,还是现代跨国药企的学术活动和医生本位,人们不能期望通过营销的效率,缩减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利润差距。{l, http://www.100md.com

    因为决定这种差距的因素太多,其中营销不过是相对无关紧要的一种。与之相比,研发机制动力不足,资金薄弱,技术设备陈旧,市场调研不足,组织协调不力,调研单位公信度不高等,最终决定了新药发展的初级阶段。{l, http://www.100md.com

    新药上市后的“寿命”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代表医药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已成主流。在成熟的市场背景下,成功地进行营销策划和实施,确为决定新药寿命长短的必要条件。营销取代推销,是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后带来的最有价值的理念变革。愈来愈多的本土药企也开始在药品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上猛下功夫。近些年来,就营销的规模和手段而言,在国内各行业中,医药行业已运用得相当突出,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营幕幕ㄑ拢就烈┢笕聪缘糜?br>愈茫然。因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的营销无论如何变比,一旦触及产品寿命问题,事情就会变得很尴尬。仿制药的母体通常是接近或达到解限期的专利药,也就是进入衰老期的专利药。对一类已居全球市场被确定为衰老期的药物,再探讨其市场寿命,这件事本身就暗示一种无法弥补的差距。此时更务实的方法,自然是关注短期效益,赢得专利药的最后一桶金。{l, http://www.100md.com

    营销是一种经营成本,自然受限于预期利润。学习跨国药企的先进营销理念,或者他们的先进营销模式,并不是追平投入或同步运作就能实现。我们在营销方面与跨国药企的差距,反映的是我们在新药开发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差啵?br>也并非表面化的营销理念所能填补。{l, http://www.100md.com

    市场手段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市场本身也需要综合社会机制支撑,首当其冲的是科研体制、研发机制、资源整合、人才储备等。否则,营销的触角无论前伸多远,依旧于事无补。{l, http://www.100md.com

    文/决明子(决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