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便血
编号:11247094
常见的便血病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9日 《家庭医生报》 2004年第29期(总第962期 2004.07.19)
     便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有鲜血便、柏油样便及潜血便之分。便血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高低和出血量。一般来说,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便血颜色多呈鲜红或暗红,同时可混有黏液或脓。鲜血便出现的原因通常有如下几种:

    痔疮 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呈喷射状流出,或在便后滴血,出血呈鲜红色,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合,出血量不等,可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

    肛裂 便中带血或排便后出血,便血量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于粪便的表面,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疼痛。

    直肠息肉 便中带血或排便后出血,一般便血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慢性者可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粪便变细呈细条状。

    细菌性痢疾 便血量较少,常与粪便相混,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色鲜红,大便频数,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压痛,并伴有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

    阿米巴痢疾 大便呈暗红色,量较多,有恶臭味,右下腹有压痛。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常为间歇性,便血量较少,且粪便中含有脓血或黏液,多伴有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直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间歇或反复发生,逐渐加重,有里急后重症状,粪便表面可混有黏液、脓液、血液,粪便成形但逐渐变细。病人晚期有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

    结肠癌 也多见于中老年人,大便成形,混有出血,病人常有原因不明的下腹痛、腹胀、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此外,还有急性传染病及血液病,有时亦有便血。, 百拇医药(刘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