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宠物与健康
编号:10861746
“空巢”老人与宠物相伴相依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0日 中华女性网
     目前,“空巢家庭”已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北京市城市和农村近170万老年人家庭中,有34%是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指子女、孙子女不与老人同吃同住,最短回家探望时间是一个星期,而家中只有两老或一老常住的家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养伴侣动物来丰富感情及生活内容。为了研究伴侣动物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2002年至2003年间首次开展“伴侣动物对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专项研究,随机选取了北京市719个“空巢家庭”进行调查。

    伴侣动物抚慰寂寞空巢老人

    “丁丁就像我的孙子一样,它完全是我家的另一口人”,空巢老人代表、73岁的退休老教授陈治国说起自己和老伴饲养的小狗丁丁时,祖孙般的亲情溢于言表。像所有的空巢家庭一样,陈老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有一段时间老伴得了严重的精神病,看病吃药花了不少钱,但效果不大。后来,丁丁出现了。老伴与这只小狗朝夕相处,与它一道散步,玩耍、嬉戏。在照顾丁丁的过程中,老伴的精神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 一位老年女士,先生去世后,狗成了她最大的感情依赖,成为她最可靠的伴侣。还有的家庭中,宠物成为家庭成员间的“黏合剂”。
, 百拇医药
    调查发现,孤独感是空巢家庭成员的共性,由此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养宠物对这些家庭的老人是有益处的。

    这项调查通过详细考察受访老人自己完成轻度、中度、剧烈运动,爬一层或几层楼梯;弯腰、屈膝;一次散步的时间、路程;就寝、起床;做饭;服药;洗澡、穿衣服的能力来评价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受访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精神健康、情绪、生活总体、总体幸福感满意度的自我评价加以评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喂养伴侣动物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不养宠物的老人,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精神健康、情绪、生活总体、总体幸福感满意度等各方面的状况感到更满意,此外,在身体健康状况上,养宠物的老人也同样优于不养宠物的老人。

    饲养伴侣动物有益健康

    据有关文献记载,人与伴侣动物相处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000年前。犬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驯养的第一种伴侣动物,而对宠物与人类关系的研究仅仅是近30年来的事。北京师范大学的这项研究成果与近年来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正如长期从事宠物研究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布鲁斯·海迪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伴侣动物一直担当了人类忠实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伴侣的角色。近30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喂养伴侣动物有助于娱乐并放松身心,减轻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密切相互交流,促进身心健康。”
, 百拇医药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饲养宠物有助于密切人们间的关系,增强自尊心,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还可降低血压和血液中的胆固醇。一项对心脏病危险因素进行调研的结果发现,拥有宠物者的收缩压和血浆甘油三酯显著低于没养宠物的人。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饲养宠物能缓解老人不幸。研究人员发现,在健康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未饲养宠物者在一年的观察期内就医次数的增加与他们过去累计蒙受的不幸事件相关,他们同时发现,饲养狗的人更能承受不幸事件的打击而不必求医问药。澳大利亚和德国的研究则表明,养狗和养猫的老人就医的频率要少,住院的时间也少得多,可以节省大量医疗开支。

    伴侣动物的“社会角色”

    为什么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动物会得到人类如此的信赖和关爱?为什么人类会对自身的“异类”产生情感上的依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宠物犬对空巢父母身心健康影响”课题主持人郑日昌解释说,有些社会支持的元素并非人类社会交际所特有,这些元素也可由伴侣动物提供,例如安全感、被关心的感觉、价值感、被爱和被喜欢的感觉,从而能缓解人的压力和降低生活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兽医学和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伴侣动物和其年迈的主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伴侣动物提供给主人一种特别的、多层面的依恋,使人感到被关注并用自己内部的力量自助。人们可以与伴侣动物交流,以诚相待,并且期望被他们所理解。国外研究证明,拥有伴侣动物的老人生活更愉快,寿命更长,在心脏病发作时的幸存可能性更大。而且,伴侣动物有助于慢性病人的治疗和残疾人康复,可协助养老院的服务。目前国外已在老人中心开展利用伴侣动物协助治疗的项目。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从宠物的特性方面来说,以犬为例,它们的社会意识较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大,人畜之间彼此容易识别对方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反应,这也无疑是宠物能与人共处的原因。

    关注空巢老人家庭

    在今天的欧洲、北美和澳洲,半数以上家庭至少饲养一只伴侣动物。绝大多数主人把伴侣动物看成是家庭成员,无论猫和狗都能与主人建立特别强烈的依附关系,还可以在家里自由活动。在中国,近年来饲养宠物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犬和猫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宠物。

    郑日昌教授在谈到研究空巢家庭老人健康与宠物伴侣关系的意义时指出,从调查的结果看,“伴侣动物在包括空巢老人的中国老人群体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是目前进一步开展对这一现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空巢”现象将日益突出。现在我国城市中的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本报记者 彭芸)
, 百拇医药
    

    相关链接


    犬的进化史

    犬因其本身的忠诚被誉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人类驯养的第一种伴侣动物,12000年之前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后,犬就与人生活在一起了。家养犬在遗传基因、行为、发声方式和形体结构等方面都是直接从狼身上遗传下来的。狼与人一样是群居动物,习惯过组织良好、尊卑分明的社会生活。一些性情比较温顺的狼经过人类的驯养可以很好地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并逐渐为人类作出贡献。人类训练它们帮助自己从事一些日常劳作和狩猎。这些行为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变化,最终导致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动物种类:家犬。犬从人那儿得到食物,同时替人看家守夜,后来人们开始带犬出去打猎,它的作用又扩大到帮人追捕猎物。

    上万年来,犬一直与人类共存共处,并担负着各种任务,包括狩猎、放牧、护卫和与人为伴。经过长期选育,人类不仅培育出能干活的牧羊犬;帮助残疾人的导盲犬、助听犬和协助警察工作的缉毒犬,还改良培养出了与人为伴的伴侣犬。北京犬就是产于我国的伴侣犬,它是中国古代的宫廷犬,拥有狮子般的神韵,备受历代王朝贵族的宠爱。因它仪态高贵、性情温顺,今天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