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参考
编号:10762112
春夏秋冬与中医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9日 《当代健康报》 2002.12.19
     中医养生——冬病夏治和春捂秋冻从天人相应观看,顺应自然,即主动适应四季变化,是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关键。下举两例。

    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出发,《内经》提出,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因为春夏阳气在外,易泄,不能过用;而秋冬阳气潜藏,阴气在外,因此要注意养阴。除了在衣食住行诸方面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防病养生方法就是冬病夏治。即在夏天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促使体内阳气旺盛,祛除体内陈寒,使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胃病等寒病在冬季不再发生。

    春秋季节中要“春捂秋冻”。中医认为,冬季中,人的肌腠处于收敛状态,以抵御寒冷。到了春天,皮肤汗孔转为排汗散热,此时如突然减衣,受风着凉易于致病。本文作者进一步从气象角度(外因)阐明何以同是过渡季节,同是气温多变,而春要捂秋却要冻的道理。

    原来,这是因为春秋季节中气温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春秋季室内外温差的符号也是相反的(春季室内冷于室外,秋季相反)。由于我国冬冷而夏热,春秋季升降温特急,室内气温变化远远落后于室外,因而使室内外温差达到了十分显著的程度。这样,春季中从室外(特别是温煦的阳光下)走进室内,如果不添衣春捂,时间一久,特别是老弱病人就会受凉得病。

    秋季情况相反,进屋要少穿衣,即“冻”。继而言之,冬季中室内有暖气,室内外温差更大,北方人还有进屋先脱衣的习惯,以免出汗伤阳。其道理是一样的。

    我国中医中药(包括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大大丰富了世界医药文化的宝库;因我国特殊气候而造成的中医药学和养生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气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