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57794
■说说心里话:作为医生,我痛恨假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6.20
     去年11月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巡警和市药检局稽查人员在北园大街一院内查获一个制造假药的窝点,市内有十几家医院在此“加工”药品,在已包装好的药箱上清清楚楚写着“某院”的字样。据调查核实,此造假窝点竟是某省级研究所第一、第二门诊部所卖药品的加工单位。

    由此,想起了我的堂兄,去年他把一季麦子换成千余元人民币,满怀希望千里迢迢“投奔”我,来治他的皮肤顽症。北京来的坐诊专家高大健美,和观音菩萨差不多,我暗暗庆幸堂兄遇到了救世主。半年后,两疗程的药吃完了,他的顽症依旧。千余元钱“明珠暗投”,心疼得堂兄又添了失眠的毛病。为了安慰他,我“返还”给他一半的钱,诳他说我报销了药费的一半。唉,“胳膊折了往袖子里揣”,这滋味难言啊!

    由此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大快人心的消息:有两位在上述门诊部卖药的老大夫,因承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一月光奖金就一千多元,多少人眼馋的美差,说扔就扔了,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年3月份,我们医院收治了一名股骨头坏死的病人。他有二十多年的支气管炎病史,近两年他在集市上买一种白色药面服用,止喘效果非常好。经化验,此白色药面内掺有激素,长期服用激素导致了他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后悔不迭:“不该听信这些偏方,一病不好,又添一病!”

    近来有人在街头巷尾推销一种降血糖的“特效药”,据说吃上就管事。后经专家“揭秘”:此“特效药”为少量二甲双胍和大量甘草的混合物。二甲双胍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降糖西药,和甘草“联姻”,摇身一变为“纯中药制剂”,继而身价倍增,确实害人不浅。

    昨天我和同事扎堆笑谈如何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摸几条“小鱼小虾”尝尝鲜。同事让我们都辞职,跟他上千佛山割草去。他打算在千佛山脚下开一个“腰腿痛诊所”,就地取材,青草配上某种镇痛药,团成黑里透绿的药丸子,没准还能申请个“绿色药品”的商标,被腰腿痛病所困扰的人们一定会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集体上当。那时我们就只管坐在小黑屋里数钱。当然,日后还有可能被处罚及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幸亏我们还有良心)。

    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限。瞧,像我这样公认的老实人都即将学会捣鬼术,聪明的人们啊,还是别相信那些所谓的偏方。许多时候,偏方等于“骗方”。假药,是病人心中永远的痛。 (山东煤矿总医院 杨丽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