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56747
多想不生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21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3.21
     在生活中我最怵头的事情莫过于去医院。

    当然,花钱买罪受是一方面,主要的是看不惯医生那冷冰冰或盛气凌人的态度。有时竟孩子气地想:人要是不生病,永远不和医生打交道那该多好呀!

    有一次,上小学的孩子忽然咳嗽不止,当时正是期末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如果因病影响了考试那就不好了。于是我按捺住急躁的情绪,带孩子到了医院。当班医生四十来岁的样子,不知是休息不好还是有什么心事,瘦削的脸上堆满了不高兴。说心里话,一看到他那种神态我就觉得别扭。我将孩子领到他面前,竭力用平和的语气主动介绍了孩子的症状,他毫无表情地拿起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前后胸,又用一种生硬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张开嘴,看看嗓子,然后就提笔在病历上飞快地写起来,那龙飞凤舞的医生体天书一样让人看不出个大概。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疼爱,我小心翼翼地问:“请问大夫,孩子没有事吧?”“打吊针。”他头也不抬,冷冰冰地吐出三个字。我听了觉得有点意外,“要打几天呢?”“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不打。”听了他这句毫无生气麻木不仁似的话,我心头上的火腾地燃烧起来。这个医生的冷酷无情、有损于医生这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称号。作为患者的家长,对病情关注是正常的、自然的,作为医生应该具备起码的同情心和理解,这时我多希望医生能以平和的态度说清患者的病情,消减我和孩子的担忧或多虑!而像这位医生这样做,让人不恼火反感才怪。我想这种医生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他的家人得了病或他的家里遇到了什么事情需要大家帮忙相助,而大家却冷若冰霜,甚至隔岸观火,他会怎么想?

    我想,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平等相待,不应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作为医生,更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职业素养和责任心,设身处地地多为患者及家人着想,和气待人。这是我的希望,我想也应该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希望。

    (陈立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