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00106
老而好学诚可贵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0日 《家庭医生报》 2001年第50期(总第826期 2001.12.10)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且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未作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道:“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诸多启示。“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意思是举着燃烧的烛光在黑暗中行走,与在没有任何光亮的情况下行走相比哪个好呢?诚然,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平静的,应该充满安宁和快乐。但是,到了老年,对于学习,仍然不能忽视。

    学习是老年人保持内心平和的保证,生活的更多乐趣是从学习中得来。敬爱的周总理就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放弃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精神境界极易陷入低级趣味,很难抵挡利欲的诱惑。因此,老年人的确有再学习、再提高的必要。毛泽东同志到了晚年仍然手不释卷,就是老而好学的典范。我们身边有很多从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除热情学习科学理论和时事政策外,同时坚持练书法、学绘画、学摄影、学音乐,不少人还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确实令人敬佩。

    秉烛照亮更远的路。愿更多的老同志在“老而好学”的征程中,让生命的晚霞增添新的光彩。, http://www.100md.com(褚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