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心绪情感
编号:10762882
【花间晚照】埋头奋斗争余生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1.12.06
     历经坎坷,饱经风雨的王发老人选择了自己独特的晚年生活——

    王发老人一直好发明创造,离休后也没闲着,几十项科研成果,为发展乡镇企业立下汗马功劳。我一直与大多数人一样,对发明家有一种敬畏、一种好奇。怀着这种敬畏与好奇,我拜访了这位七十岁的老人。

    一进门,我就被小屋内满地摆的暖气弄得一头雾水。“奇怪了吧,就我们家暖气多啊。这种电暖气节能,而且最高温度可以达到98℃,洗澡都没问题。你放心,我可不是为洗澡才发明的。这种电暖气不光避免了污染,而且节能……”原来这些暖气是王老帮一家企业改造发明的节能电暖气。作为发明家的王老,一提起他的“作品”兴奋得动起手来,一下子把结构复杂的图纸也摆在我面前了。看得出,老人对发明的热爱一点也不亚于记者们对新闻事业的感情。

    没等我坐下,王老就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画要我看。“这是一位朋友为我画的,我一生的写照,‘秋风落叶夕阳红,岁月坎坷路不平,远望青山依然在,埋头奋斗争余生’,坎坷了一辈子,晚年才与时间赛跑,才更好地发挥光和热!”王老一生确实坎坷,王老的父亲王公达是美国合众社记者,在1938年就采访过毛泽东,这是王发老人的骄傲。但也正是这段历史,使王老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非常时期有了非常的经历,直到1982年,老人才恢复国家干部的身份。

    谈起历史,王老抚今追昔,满脸凝重之色。我品味着这段沉甸甸的历史,暗暗打量着这位历经坎坷的长者。王老看上去可一点也不老,黝黑的头发,挺拔的身板,黑边的眼镜,俨然一副刚退休的知识分子的模样,尤其是看到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实在不像年过七十的老人。我想,这大概是丰富的阅历赠予他一颗不老之心的缘故吧。“我其实就是废旧利用,别以为我说的是我的发明,我说的是我自己这个糟老头。我现在是一块废铜烂铁,哪个企业要我发明改造点东西,就是废旧利用,你说是不是?”现在王老还为多家乡镇企业担任义务顾问。他喝了口水,身体向后仰了仰,搓了搓手,又说:“我就喜欢发明改造东西,现在没别的爱好,就好这一口。你看我们家,光我发明的钟就三四个,窗台上那些装饰品被我改造后也大有销路。人老了,对钱没兴趣,就是想给子女留下点东西。你看,《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上也有我的名字,以后子孙们看到就知道他爷爷也是发明家,也给社会做了贡献。”他的老伴一边倒茶招待我,一边“埋怨”着:“老头子经常一干就到深夜一两点,怎么劝也不听。”王老笑笑:“一辈子就这么惯了,闲不住了。你别看我晚睡晚起,我身体倒一直很好,我看呀,老年人还是要多动脑,只要大脑在转,人就不会变老呀。我告诉你,思考,最好的地点是卫生间,点上一支烟,虽然那里地方小一点,味道难闻点,但我好多思路都是出自那里呀!”老人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挥别老人,我独自漫步在黄昏,王老爽朗的笑声依稀在耳边响起,驱走了身边这初冬的薄雾和轻寒。 (陈 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