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695595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http://www.100md.com 1998年1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期
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补脾益气;活血化瘀,项目负责人,Subjectheadings,主题词,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2,中医药治疗方法,2.1,辨证分型治疗,2.2,专方专药内服治疗,2.3,中药灌肠治疗,2.4,中药内服加灌肠,2.5,其他疗法,3,讨论,4,参考文献
     项目负责人 赵晓霞,北京中医药大学制剂教研室 100029 收搞日期 接收日期

    Subject headings colitis, ulcerative/zhong yi yao liao fa;bu pi yi qi; huo xue hua yu

    

    主题词
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补脾益气;活血化瘀

    赵晓霞, 龙致贤, 韩长柏.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1):78-79

    Zhao XX, Long ZX, Han CB.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Chinese medicine. Huaren Xiaohua Zazhi, 1998;6(1):78-79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根据溃结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泄泻,久痢,休息痢的范畴. 赵淑媛 et al[1]据前人论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认为本病初起多因湿热毒邪内蕴大肠,迁延不愈而致脾胃两伤,或进一步累及肝肾.周富明[2],张传儒et al[3]认为溃结虽与肝脾肾三脏均有关系,但病脾胃者,乃肝所累,故溃结之本应为肝脾不和. 杨运高et al[4] 则认为血瘀是溃结的重要病机,它与脾虚湿热等杂合伤害人体,临床可见气虚血瘀,血瘀化毒,阳虚血瘀和血虚血瘀,治疗应以活血为主. 赵辉[5]指出本病患者大多存在着脾虚气弱的表现和血瘀的客观依据,故应以益气活血法治疗. 朱文虎[6]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为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隔,脏腑失和,具备中医学外科发病机制的内涵. “痢之红白”和“疖之脓肿”具有痈疡的内在联系,故从内痈观点出发,根据患者粘液脓血便的不同情况,用痈疡有关方药治疗而取效. 严氏[7]依据溃结内镜检查与体表完全一致,辩证应属阴性脓疡而将此病定名为内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