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8年第1期
编号:10695613
胃癌流行病学的内镜调查
http://www.100md.com 1998年1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期
     解放军202医院内镜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3

    项目负责人
刘光军,解放军202医院内镜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3 收稿日期 1997-03-27 修回日期 1997-09-15

    
Subject headings stomach neoplasms/epidemiology;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

    

    主题词
胃肿瘤/流行病学;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胃肿瘤/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刘光军, 金成兰, 陈红雨, 孙玉芝. 胃癌流行病学的内镜调查. 华人消化杂志,1998;6(1):85-8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1979-01/1996-12的18a间我科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28 485例为流行病学调查对象,经胃粘膜活检而病理确 诊胃癌者1134例,占总数的4.0%,其中男性856例,女性278例,男女之比为3.1∶1.

    1.2 方法 每5年的胃癌内镜及病理确诊者,按其发生率、年龄、部位分为三组:Ⅰ组,1979年~1984年确诊的胃癌274例;Ⅱ组,1985年~1990年确诊的胃癌471例;Ⅲ组,1991年~1996年确诊的胃癌389例. 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症状分为上腹痛,伴呕血、黑便,其他(包括进食后哽塞感、消瘦、贫血、纳差、恶心等. 流行病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不同时期胃癌部位分布特点表1,经统计学处理,贲门、胃底癌在三个不同时期发病差别不显著(P>0.05). 胃窦癌Ⅱ组较Ⅰ组明显降低,胃体(角)癌则相反,Ⅱ组较Ⅰ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显著(P<0.05),而这两个部位在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总体比较胃窦癌、胃体(角)癌的发病率均高于贲门、胃底癌,且差异显著,但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胃癌部位与年龄的关系表2. 经统计学处理,依各年龄组,胃癌发生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胃癌在不同时期的检出率表3. 经统计学处理,胃癌的检出率Ⅲ组显著低于Ⅱ组,Ⅱ组显著低于Ⅰ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不同时期胃癌的年龄分布表4. 可以看出,发病年龄以50岁~59岁和60岁~69岁两组为高,共占66.2%,这两个年龄组与其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P<0.05),同时60岁~69岁及≥70岁年龄组胃癌的发生有增高趋势,Ⅱ组与Ⅰ组及Ⅲ组与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

    临床症状:上腹痛共778例(68.6%),伴呕血、黑便99例(8.7%),其他占22.7%.

    表1 不同时期胃癌部位分布特点
部位Ⅰ组Ⅱ组Ⅲ组总数
n%n%n%n%
贲门、胃底6523.710622.59323.926423.3
胃体、胃角7928.818940.115239.142037.0
胃窦13047.517637.414437.045039.4
合计274(100)471(100)389(100)1134(100)

, 百拇医药
    表2 1134例胃癌部位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岁)胃窦部胃体、胃角贲门、胃底
n%n%n%
≤20~2910.241.051.9
30~39265.8337.8124.6
40~496915.44510.6218.0
50~5912728.413431.67930.0
60~6915735.214935.19134.6
≥706715.05913.95520.9
合计447(100)424(100)263(100)

, http://www.100md.com
    表3 胃癌在不同时期的检出率
项目Ⅰ组Ⅱ组Ⅲ组
受检总人数(n)38151063114039
检出胃癌数(n)274471389
胃癌检出率(%)7.24.42.8


    表4 不同时期胃癌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Ⅰ组Ⅱ组Ⅲ组总数
n%n%n%n%
≤20~2931.151.110.390.8
30~39145.1326.8246.2706.2
40~494115.05110.84511.513712.1
50~5912144.216234.48622.136932.5
60~697025.515633.115640.138233.7
≥70259.16513.8779.816714.4
合计274(100)471(100)389(100)1134(100)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近年胃癌的发病部位上移,贲门、胃底癌发病率上升,而胃窦癌的发病率则下降[1],且随年龄增长这种趋势愈加明显[2,3],本文统计结果显示这种变化不明显,分析如下:①1985年~1990年与1979年~1984年间相比较,本地区人群中曾发生过胃癌产生部位由胃窦上移到胃体、胃角部,之后这种生物学行为一直未发生改变,形成目前胃窦癌与胃体(角)癌发病率相近,但均高于贲门、胃底癌. ②各时期的时间跨度短,不能真实反映出胃癌变化趋势,需延长时间跨度. ③统计均为门诊患者,市区多于乡村,不能反映胃癌变化全貌. 本文结果提示胃癌的发病呈下降趋势,与文献[4]报告相符, 这与人们生活及饮食结构的改善,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增多有关,同时人们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的广泛应用也为人们早期发现肿瘤,密切随访癌前病变,及时诊治提供了可能.
, 百拇医药
    胃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胃癌高的年龄组是50岁~59岁. 同时我们注意到60岁~69岁及>70岁组胃癌的发生有增高趋势,说明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胃癌亦逐渐向高龄化发展,可能原因为:①以往人的平均寿命短,高龄老人就诊少,检出率低. ②随年龄的增长,各种食物中的致癌物质以及体外致癌物质的接触累积有关. 这提醒人们须改变以往高龄老人患胃癌下降的观点,尤其老年人对疾病不敏感,腹痛少且轻,易被忽略. 故老年人出现上腹部不适或伴有消瘦、贫血、纳差者须积极求医,以免延误诊治.

    4 参考文献

    1 侯云修,邵茂亭,朱培华,陈传福,许春华,李鹤亭. 内镜下胃癌部位及类型变化研究. 内镜,1995;12(5):304

    2 蔡积武,李荣洲,叶宇力. 老年人与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实用肿瘤杂志,1996;11(3):125-126

    3 李华鸿,王利娜,赵剑英,吴焰林,钱岳年. 胃癌部位与年龄、性别关系. 内镜,1994;11(1):37

    4 高玉堂.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 中国肿瘤,1996;5(1):3, http://www.100md.com(刘光军 金成兰 陈红雨 孙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