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27257
重症痢疾案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30日 杏林在线
     来源:进军中医网 戴美友

    重症痢疾治验

    陈某某,男,54岁,1992—07—22由两人陪同初诊。主诉:泻痢两月余,加重半月。患者发病初期大便日10余次,红多白少,里急后重,伴腹痛,小便短赤,自服土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到药有效,但此病一直未除。半月前因饮食不慎,病情加重。诊时病人极度困倦,不思饮食,声低气怯,小腹隐痛伴肛门下坠感,大便日10余次,白多红少,尿短赤,舌暗红,苔薄黄而润,脉沉滑数。经某地区中医院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急性炎症(痢疾)”。

    辨证属湿热困脾,气阴两伤。治宜清热利湿,益气健脾止痢。仿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五苓散、连理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到方之义,处方:白头翁、葛根、党参、白术各15克,秦皮、黄芩、茯苓、陈皮、猪苓各12克,黄连、柴胡、升麻、干姜各9克,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3剂。

    92—07—25二诊,(自行乘车来诊)述服药后泻痢大减,食欲转佳,力气倍增,除大便日2~3次,伴少许白粘液外,余症皆除。复以原方稍事化裁,再进6剂,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发。

    按:痢疾为临床常见之疾,夏秋多发,古代有“肠辟”、“下利”、“滞下”、“痢病”等名。《临证指南医案》曰:“痢经五十日来,小愈再发,独见后重下坠,此为气陷,则门户不藏,亦胃弱内风乘袭,议陷者举之”。本例年愈五旬,泻痢六十余日,既有湿热下迫,门户不藏之机,又有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之变,实为正虚邪留,寒热错杂之痢疾重症。《景岳全书·痢疾》曰:“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若四者不明,则杀人甚易也”。本病例辨证准确,选方得当,清补合用,随证加方,组方严谨,方中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连理汤等以清热解毒,温中清肠,五苓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以益气健脾,利湿止痢。诸方合用,相得益彰,故取效迅捷。

    按语:本文发表于《黑龙江中医药》1996年第2期。痢疾是临床常见病,急性痢疾一般治疗较容易,可用PPA、黄连素、痢特灵、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即可收到很好效果,但对于慢性者,时愈时发,一般西药难以控制,中医辨证论治往往收到很好效果。因为慢性痢疾多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变化,所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至关重要。本病例还提出了“随证加方”的新思路,它比随证加减几味药更具有意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对各种慢性泄泻,我也常采用这样的辨证和随证加方的用药思路,收效十分显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