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86254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3日 央视国际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数字说明问题的严重性/3000万:/24%:/15%:/天津8至15岁中小学生15.1%有抑郁症:/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所谓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因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过度使用网络:/“我”让孩子不快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数字说明问题的严重性/3000万:/24%:/15%:/天津8至15岁中小学生15.1%有抑郁症:/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所谓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因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过度使用网络:/“我”让孩子不快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数字说明问题的严重性/3000万:/24%:/15%:/天津8至15岁中小学生15.1%有抑郁症:/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所谓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因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过度使用网络:/“我”让孩子不快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

    CCTV.com综合消息: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命名为:“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抑郁影响每个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的原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我国宣传主题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我国的主题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们呼吁,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其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WHO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由抑郁症造成的功能残疾患者的人数将上升到第二位,进入抑郁专题>>
, 百拇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8%的男性和9.5%的女性,即大约1.21亿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如果将轻型抑郁症包括在内,全球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是精神分裂患者的7到8倍。在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不断增加的抑郁病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症治疗上的的费用总计达到60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而到2020年,抑郁症将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1数字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儿童与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
, 百拇医药
    3000万: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王玉凤介绍,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22%,保守估计,全国约有三五千万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抽查显示,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0.9%,2003年则增加到18.2%。

    24%:在上海市科委和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这项上海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在有自杀闪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经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但是,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15%: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 百拇医药
    天津8至15岁中小学生15.1%有抑郁症:天津市安定医院最近完成的天津市青少年心理调查研究显示,天津8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人群中有抑郁心境的占15.1%,其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而处于12岁和15岁小学、初中毕业班的孩子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5.8%和 22.2%。

    家长向医生咨询如何应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1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专家分析,儿童抑郁症主要与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师生关系、教师及家长不恰当的管教方式等有关。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以及新旧观念碰撞所导致的心理冲突对社会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儿童青少年造成了伤害。

    所谓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其广义上包括行为和情绪两个方面,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攻击、不听管教、离家出走等,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儿童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其成年时期发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
, 百拇医药
    研究发现,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底、寄养或全托、儿童出生时(后)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

    家庭因素是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大家族大家庭现在都变成了核心小家庭,孩子缺乏更多的人沟通。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家庭成员有不良的嗜好这些都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在和睦的家庭中,过度保护和溺爱,漠视孩子的感情需求同样也会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就是过重的升学压力。

    心理门诊中,70%以上的孩子是由于学习出现问题、才被父母带来就诊;家长期望值过高、习惯于呵斥命令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强迫、抑郁等各种心理状况。-->网络成瘾症的主要表现

    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 百拇医药
    过度使用网络: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在躯体方面,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

    1“我”让孩子不快乐?

    家庭教育:“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一个心焦的母亲向医生抱怨,这是家长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家庭教育应首先建立在孩子有问题能随时向家长讲出来,这第一个“沟通”关,很多家长过不去。

    孩子敞开的心扉也许会因为家长的一次敷衍的应答或粗暴的对待而从此关闭。家长能否尊重孩子的意见,能否抱有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态,能否犯错误后勇于向孩子认错,这些都是建立平等沟通的关键。
, 百拇医药
    大人过分关爱是催生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青少年及儿童病人超过了病人总量的1/3。更让人担忧的是,病人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太原市精神病康复医院副院长张跃武医师介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与养育环境有绝对关系,与父母尤其是妈妈关系密切。尽管孩子出现症状不同,但发病原因是一样的:这一代孩子所承受的爱、关注、期望太多。

    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不当,而是缺失。由于竞争加剧,不少家长忙于挣钱,将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顾,不少就诊精神障碍的儿童都属于这种情况,在广东地区尤为明显,造成问题儿童了,父母再用挣来的钱医治。老人和保姆更多的是进行喂养式照料,不能等同家庭教育。

    家长期望值过高、习惯于呵斥命令孩子,都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强迫、抑郁等各种心理状况。

    学校教育:心理教育吼得凶,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学校的心理老师都是兼职。” 成都某学校负责人也承认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流于形式。
, 百拇医药
    成都市教育局今年上半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报告,其中一项是:“你最信任的人是——同学、老师、父母、自己、不确定。”结果显示,高中学生信任老师的只有11%,初中为17%,小学是42%。任大海说,对老师的缺乏信任更应该让学校重视心理教育,“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学校怎样为学生作好心理教育?”

    而一些老师师德欠缺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根源。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而老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老师的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等语言,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社会认识不足:儿童是明天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问题的严峻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此外,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一个瓶颈。

    学生向心理医生提出“家长不要管得太严”。
, 百拇医药
    1我们的对策

    如果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不予以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据估计,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染上酒瘾、毒瘾以及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的5到10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精神卫生教育十分重要。

    要把精神健康和追求身体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 双方要互相理解,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在很早阶段发现。国庆前期国务院刚刚批准了一项加强精神文明健康的意见,这是目前国家最高级精神文明工作的政策,在里面明确提出要对老师班主任保健医生进行培训。

    心理学家黄颐:学校不能只重视分数而忽略心理健康的培养,老师必须从教育工作者转化为心理工作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优秀的学生。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娟:建议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好四种角色,即人生导师、生活教练、知心朋友和“充电器”。凡事不要大包大揽,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情感独立、精神独立的意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生存能力、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经常指责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搞假民主、假尊重;经常肯定、鼓励、赞美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增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治医师孙春云: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块模板,在与外界接触、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修正这块模板,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的影响会持续孩子的一生,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的关系。因此,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过分保护,会延迟孩子的心理断奶时间;过早分离,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存在缺陷。孙春云曾接诊过一个男孩,他外表高大但内心十分柔弱。他自诉,父亲经商常年不在家,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男子汉榜样,大家都嘲笑他像个女孩,自己心理压力很大。

    父母对于孩子,除经济投资外,更重要的是感情投资。父母应该学会凭借耐心和技巧,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孩子化解烦恼,顺利度过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林涌超医生: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上网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而是单纯地认为是青少年思想问题,部分家长甚至靠训斥、打骂或限制活动来矫治。专家建议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平时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情况,并对孩子的上网时间有所节制,一般每天不超过2小时,且中间休息15分钟。如果孩子一旦成瘾,应立即请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百拇医药(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