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2854
血小板贮存损伤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0日
     成小玲(综述) 林武存(审校) 2004-8-12 17:26:47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第21卷第8期

    血小板贮存损伤(ThePlateletStorageLesion,PSL)是指从采血、制备、储存到把血小板用于病人的这一过程中,血小板因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形态和功能受到损伤。近年来,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不断增加,血小板的制备和储存状况也逐步改善,但是PSL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血小板的输后体内恢复率及寿命,削弱了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引起输注无效。因此对PSL机理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探索成为输血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近年来对PSL的研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

    1.1 形态

    未活化的血小板呈光滑的双面凸盘状体,直径约3~4μm。按血库标准制备的新鲜血小板,形态发生轻微改变,出现棘突、伪足和弱聚集。这些改变经37°C孵育30min后可逆转[1]。在贮存期间,因活化或新陈代谢衰竭导致血小板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小板肿胀甚至溶解。22°C振摇保存24h,约有3%~5%的血小板溶解或气球样变;保存5d,增至5%~10%;若保存不当,受损血小板可达95%[2]。

    1.2 贮存颗粒

    α-颗粒控制着血小板在血液凝固、炎症修复过程中的功能。保存3d,α-颗粒电子密度下降,部分α-颗粒融合形成大的混合颗粒;保存5d,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RP-PC)中的α-颗粒明显减少,但用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BC-PC)中的α-颗粒数量则保持相对稳定。致密体是血小板受到兴奋刺激后发生释放反应的贮存场所,α-颗粒和致密体通过与开放管道系统(OCS)融合进行释放。在颗粒释放的同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MP-140表达增强,这一特性可用来评估浓缩血小板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活化的程度。在α-颗粒中,有许多物质并非源自巨核细胞或由血小板自身合成,而是从血浆吞噬而来,故可推测,贮存血小板输到体内后,α-颗粒可通过细胞摄粒作用而得到恢复[3]。

    1.3 OCS

    OCS是血小板特有的内膜系统,由外部浆膜内陷构成,贯穿整个血小板形成许多管腔。OCS具有“双行道大街”的作用,即血浆与血小板内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除摄入和分泌作用外,OCS还是伪足伸延的膜贮备场所。新鲜血小板的OCS管腔直径很小,随保存时间延长逐渐增大。这由于α-颗粒与OCS融合引起了OCS肿胀。在保存3d以上的血小板中可观察到α-颗粒与OCS融合的现象,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中的OCS逐渐减少,溶解了的血小板中不再有OCS[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