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 > 信息
编号:10455725
半导体激光照射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41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8日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我院自2000年8月~2003年5月期间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41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1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20例,单耳16例,双耳25例,年龄大者72岁,小者9岁。病程短者4h,长者达2个月。全部病例均无明显的中耳炎病史,耳镜检查鼓膜正常。主诉于瞬间或数小时内发生严重耳聋耳鸣,少数病例伴有眩晕或感冒。经纯音测听检查多为中度和重度感音性聋(听力损失30~60或60~100dB)。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采用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研制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仪,由光导纤维输出,功率20~40mW,波长650nm,对准鼓膜进行照射,每次每耳10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需要继续治疗者,停照6天后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直至耳鸣消失,听力恢复为止。同时结合药物治疗,即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的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耳聋疗效评定标准:以0.25~4kHz各频率听力平均阈值dB计算,治愈:听力平均值恢复到30dB以内或健侧水平;显效:听力平均阈值较治疗前提高30dB以上;有效:听力平均阈值提高15~30dB;无效:听力平均值提高不足15dB。耳鸣疗效判定主要根据患者的感觉。治愈:耳鸣消失;有效:耳鸣减轻,已不影响情绪与睡眠;无效:治疗后无任何改变 [1] 。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 例略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在探讨之中。有人认为内耳毛细血管痉挛、水肿、栓塞等一系列微循环障碍是其病理改变的基础,是耳蜗毛细胞损害的结果。而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对人体组织穿透较深,其照射能使内耳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物质和氧的交换,增 强代谢作用,促进血管再生及受损神经组织的恢复,同时能刺激各种因子,增加其活性,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以及由于生物体酶活性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冲动传导加快。通过调整某些机制使听觉传导及听觉中枢机能恢复,使听力得到恢复,抑制了耳鸣的产生 [2] 。为此,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对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