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2577
我国胚胎着床机制研究取得新成果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4日
     生物谷报道 大连医科大学糖生物学研究所朱正美教授主持进行的“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及胚胎细胞表面寡糖抗原的阶段特异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课题,日前结题。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涉及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对计划生育及生殖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胚泡着床是生殖的关键环节,是在激素的调节下有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着床机理的探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对控制着床避免人口过度增长、促进牲畜的繁衍以及提高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的成功率都是关键。此外还有助于不孕症的诊治及试管婴儿的成功。

    该研究结合糖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首次证明LeY寡糖在胚泡着床中的生物学功能;从寡糖抗原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了胚胎发育期间的阶段特异寡糖抗原的调控;研究寡糖抗原和参与胚泡着床有关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促使基础理论成果与临床实践结合。其主要创新在于,以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及胚胎表面寡糖抗原的结构与阶段特异表达;首次通过体内外多种模型,证明LeY寡糖在胚泡着床中起关键作用。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胚泡有关Lewis寡糖合成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证明阶段特异性的寡糖抗原主要由胚胎内源性酶合成,受其发育中有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该研究还提出了着床期特异表达的LeY寡糖抗原不仅在着床的起始阶段对母—胎双方的识别起中介作用,而且参与着床调节链,是调节链的重要环节的新见解。

    本项研究建立了系列研究新方法,如着床功能的测定方法、基质金属蛋白酶电泳酶谱分析法等,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据朱正美教授介绍,研究成果业已开始与临床人工助孕、转基因动物及克隆动物试验结合,以寻求不孕症原因,改进着床条件,提高人工助孕着床成功率。, 百拇医药(bi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