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629
无痛静脉输液的要点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73-01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能在静脉输液上达到一针见血,并保证病人无痛苦,只要掌握一些环节技巧方面的问题,就能达到最佳的目的和效果。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实践于临床,病人反映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扎止血带

    首先,扎止血带宜选在病人穿刺点上5~6cm处,水肿病人则宜扎在衣物、袖口上面,扎止血带的力度适宜。扎得过紧,又过于接近穿刺点,首先病人会感觉到皮肤牵拉痛,引起病人紧张,而于此同时血管充盈度加强,在血管较滑又进针快的情况下,容易扎破血管,同时针尖处会有血液渗出现象,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刺激。过松则充盈度不够,给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松止血带时,则应用手指拉住止血带的两个头,轻拉轻放,让病人感觉良好,避免因松止血带时的力度过大,弹到病人的皮肤,引起疼痛。

    2 选择部位

    最好选择手背、手臂的外侧,尽量避免选择手腕等神经分布相对较多的穿刺部位。

    3 进针的角度、手法及进针速度

    打破以往常规手法,加大进针的角度,以快速进针进入静脉不换手法为主。水肿病人、一些血管细小、弯曲较多的病人则不宜采用此法,宜采用进针后换手法。水肿病人需首先用手指按压水肿要穿刺部位见血管后,进针宜慢,因为血管弹性差,进针后无进入血管后的落空感。而在进针时可与病人交谈,分散病人注意力,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同样有效。

    4 拔针方法改进

    传统方法是以干棉签压迫止血,因为干棉签太硬,易造成血管损伤,形成皮下瘀血,故宜选用输液针眼贴或棉球,柔软度佳,对血管刺激小,按压的力度应以病人适宜为佳。打破传统拔针时输液夹关闭后拔针的习惯,拔针时打开输液夹,就不会造成有回血留在输液针尖处,拔针慢时,会沿皮肤拖出一条血痕,既污染床单位,同时也影响美观,给病人造成一种感观上的刺激,使病人以后对输液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在拔针完毕时应快速反折头皮针,如碰上茂菲氏滴管内液体已经掉至输液管下端时,拔针时可把整个输液器抬高,可达到同样效果。

    5 按压的时间

    常规按压时间为3~5min,凝血功能不好病人应延长至5~10min。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常州解放军第102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1-05)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