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658
氟哌啶醇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394-01

    患者,女,45岁,因左面部三叉神经痛伴肌肉痉挛2天,于2004年1月11日来我院就诊。给予治疗方案为:卡马西平200mg,tid po,脑清素2粒,tid po,舒必利50mg tid po。治疗7天后疼痛减轻,病情有所好转。2004年1月23日复诊后嘱继续服用上述药物,因舒必利缺药,改用氟哌啶醇替代舒必利,1mg tid po。服药2h后患者皮肤瘙痒灼热,全身弥漫性皮疹,以背部及大腿部更为明显。于2004年1月24日凌晨来我院就诊,查体:T39.5℃,P106次/min,R20次/min,BP102/74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嘱立即停药,抗过敏治疗。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VitC3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由莫非氏管滴入、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推注,30min后皮疹颜色变淡,1h后T37.8℃,症状缓解。嘱停用氟哌啶醇,继续服用卡马西平、脑清素无皮肤瘙痒、皮疹及高热现象出现。

    讨论:氟哌啶醇属丁酰苯类的强效抗精神病、抗焦虑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失眠、头痛、口干及消化道症状,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可影响肝脏功能,但停药后可恢复等。少有皮肤瘙痒、皮疹及高热反应的报告,依据本例患者服药情况和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可以考虑为氟哌啶醇所致。本文提示在临床应用氟哌啶醇时应注意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单位:610031成都军区装备部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02-10)

    (编辑 晓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