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856
动脉血气分析与哮喘发作及预后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5-0450-02

    许多研究认为哮喘发作时低O 2 血症的程度与临床上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1] 。而CO2 潴留、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更是哮喘发作严重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与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关联。我们收集了2000~2003年哮喘发作的住院病人,具有血气分析资料完全的病史资料,并就动脉血PaO 2 、PaCO 2 和HCO -3 浓度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3种指标分别与哮喘持续发作时间、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所选择的病人均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方案) [2] 。38例病人均因哮喘严重发作甚至有的危及生命而收治入院。并以治疗尚未开始时的血气分析检查的结果作为本研究的指标。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1岁,平均38.37±11.57岁。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所持续的天数、即从发作开始到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停用静脉激素和解痉药物之日所需的天数。统计分析动脉血PaO 2 、PaCO 2 和HCO 3- 相互之间以及哮喘发作持续的天数与上述3种指标之间均分别进行了相关性检测、求r值,以P<0.05为显著相关。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动脉血PaO 2 、PaCO 2 和HCO 3- 浓度相互之间相关性检验结果分别为r=0.05(PaO 2 、PaCO 2 ),r=0.167(PaCO 2 和HCO 3- )和r=-0.16(PaO 2 和HCO 3- )P均>0.05表明3种指标之间均不相关。动脉血PaO 2 和HCO 3- 浓度与哮喘持续天数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分别为r=0.087和r=0.153(P>0.05),结果均不相关。而动脉血PaCO 2 和哮喘发作持续天数之间显著相关,r=0.701P<0.01。本组病例中有10例在发作期间出现昏迷,临床表现较重,其中3例最终因治疗无效而死亡。将这10例病人与其余28例的PaCO 2 、PaO 2 和HCO 3- 用t检验进行了显著性检测,结果发现两组病人PaCO 2 分别为72.20±16.01mmHg和39.51±7.14mmHg,P<0.01,而PaO 2 分别为80.0±29.38mmHg和76.73±26.84mmHg,HCO 3- 为24.74±7.32和24.6±13.47,P均>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对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做出正确估计,除了根据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神志不清、肺部哮鸣音等外,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是一个较为重要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Pearce [3] 对39例死于哮喘的病人和26例非死亡哮喘病人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PaCO2 >5.32kPa,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明显增高。Obata等 [1] 研究认为PaCO 2 >5.32kPa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1] 。本研究发现虽然哮喘病人在急性严重发作时大多出现低O 2 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血HCO 3- 浓度下降,但PaO 2 、PaCO 2 及HCO 3- 相互之间均不相关。表明每个病人其低O 2 血症、高碳酸血症及HCO 3- 下降均是不平行的,各人都可以某一血气指标改变为主。虽然在理论上PaCO 2 和HCO 3- 应是相关的,但因本组血气分析资料为病人急性发作时的检测结果,机体还未有足够时间代偿,以达到PaCO 2 和HCO 3- 的平衡所致。相反PaCO 2 与哮喘发作天数显著相关,提示PaCO 2 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哮喘的不易缓解及预后关系密切,其原因是因为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力增加,以及在肺高度充气下,呼吸功大大增加,易发生呼吸肌的疲劳,又因过度充气的肺泡血流灌注减少,增加生理死腔,从而发生肺泡通气不足,血CO 2 上升,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进一步研究发现,本组10例病人出现昏迷,PaCO 2 明显高于其余28例病人,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两组病例的PaO 2 和HCO 3- 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提示PaO 2 和HCO 3- 受吸氧等治疗影响变化较大,常难 以估计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而PaCO 2 则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较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Obata T.RelationShip between.arterol blood gas tensions and a clinical sare in asthmetic children.Ann Allergy,1999,75:398.

    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261.

    3 Pearce TV.Markers of risk of asthma death in the12months following a hospital for asthma.Thorax,1999,54:208.

    作者单位:152500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27)

    (编辑心 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