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5473
口底蜂窝组织炎及其易致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755-02

    为探讨口底蜂窝组织炎及其易致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手段,我们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进行全面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必要时采取多科合作,重症者进行重症监护,得到较好疗效。本组病人经过应用抗生素、脓肿切开引流、治疗合并症和良好的护理得到了全面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98例,女105例,平均年龄29岁。

    1.2 临床表现 按感染来源分为:牙源性感染157例,腺源性感染46例;201例为局限性口底峰窝织炎,炎症局限在一侧舌下间隙、颌下间隙中;2例为广泛性口底蜂窝织炎,双侧舌下、颌下、颏下间隙均有感染,因入院较晚,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展为急性纵隔脓肿、感染中毒性休克、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此病扼呼吸、循环之要冲,潜在极大的危险性。本组病人多数病情较重,求治过程曲折,表现多种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等。因而更对切开引流术有恐惧感,治疗信心不足。应耐心向病人解释口底蜂窝织炎经过抗炎、切开引流、抗中毒等措施是可以痊愈的。对待其热情耐心,并富有同情心,鼓励说出心中所想,针对问题给予其权威性的解释和暗示心理治疗和护理,使该患者驱除不良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治疗信心,以争取最好的疗效。

    2.2 抗生素应用的护理 引起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性坏死蜂窝织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厌氧菌和腐败性细菌,临床上常应用青霉素配合甲硝唑及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与此同时根据药敏调整用药。避免长期、无针对性的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引起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更为棘手的二重感染出现。

    2.3 全身支持疗法的护理 口底蜂窝织炎,局部及全身症状均很严重,其主要危险是呼吸道梗阻及全身中毒反应。在治疗护理上,原则是提高身体抵抗力为主,除经静脉有针对性的应用足量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发展外,还应该着重进行全身支持疗法,应及时补充体液,要注意增加机体抵抗力,根据需要给予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类静脉给药;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应根据需要输少量的新鲜血液;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以缓解呼吸情况;维持水电平衡,纠正中毒状况。
, 百拇医药
    2.4 饮食护理 口底蜂窝织炎要加强全身营养,除静脉补充液体外,还应着重进行饮食护理。大部分病人因炎症累及口底组织而使患者张口受限、吞咽困难,饮食欠佳。我们应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增进病人的食欲,供给充足营养,增加病人机体抵抗力。饮食成分要求由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类、合理的脂肪、乳类及富含氨基酸类食物组成。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禁食对口腔粘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勿吸烟、饮酒,嘱多喝水,以冲洗口腔。

    2.5 引流术后的护理 局部炎症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1] 。化脓性炎症、脓肿形成或脓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快切开排脓。切开后应建立引流,切口内酌情放入碘仿纱条、橡皮条、乳胶管、盐水纱布等。要注意观察引流条是否放入切口最深处,引流条是否通畅有效,以及引流出脓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气味,并进行记录。

    2.6 冲洗与负压引流的护理 广泛切开达到敞开切口,改变厌氧环境,可以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每日4~6次。冲洗时易选用大号针头及注射器,将创口充分拉开进行冲洗。因其解剖特点,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引流不畅,所以我们临床常常将引流用的硅胶管连接负压引流。因此,首先应经常挤压硅胶管以确保通畅;注意观察硅胶管旁的皮肤情况,根据脓汁的量、性质、颜色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与间隔时间。此时通常采用盐水溶液及抗生素注入腔隙内然后引出,如此反复冲洗以达到消除厌氧菌生存的目的。
, 百拇医药
    2.7 并发症的护理 广泛口底蜂窝织炎可致颈部肿胀引起呼吸困难。应给予半卧位,必要时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通畅。应及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滴液。调节室温在22℃左右,相对湿度约60%左右,并注意有无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经常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1)如病人出现高热、寒战、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出冷汗,这时应注意是否有潜在的并发症—败血症的发生。高热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勤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正确留取各项标本,如血标本应在寒战高热期留取。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原发疾病,正确处理局部感染 [2]。(2)如病人全身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在治疗感染的同时,应着重治疗休克。口底蜂窝织炎引起纵隔感染少见,急性感染纵隔炎病死率较高。如患者就诊较晚,虽行脓肿切开,但引流不佳,最终导致纵隔脓肿,感染中毒性休克,全身脏器衰竭。而此时应进行口底脓肿探查,作多个减压切口,大剂量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颈部多间隙用硅胶管负压引流,请胸外科作纵隔脓肿探查,心包积液引流,常给予菌必治2g,林可霉素2g,每日2次静滴,应严密观察病情,送入ICU室进行监护,按ICU室工作制度全面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利用较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测技术等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判断病情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以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为了减少呼吸作功的消耗,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和吸入较高浓度氧,可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应根据每日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3] 。由于此期病人病情危重,抢救时要充分重视无菌原则和规范操作,尽可能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本组三种类型的感染病例中除4例用药物保守治疗,炎症局限吸收外,197例脓肿切开术及抗炎治疗后治愈;2例因就诊时感染已扩散到咽旁间隙,以及纵隔,行颌下区、颈部多处切开、冲洗、引流、气管切开、纵隔穿刺排脓术,并收入ICU病房监护,应用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而好转进而治愈。

    4 讨论

    以往由于业务水平的限制,护理手段的陈旧一度认为口底蜂窝织炎及其并发症是颌面外科最严重且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如今,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和多科合作的开展早已攻克了这一难关。通过应用抗生素、切开引流、 全身支持疗法、ICU监护加上良好的心理护理。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严格的责任心,护理工作严谨认真,避免失误,依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高质量地解决所存在的护理问题,使护理手段日益成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士灵.462例颌面间隙感染临床分析.口腔医学,1985,5(3):151.

    2 李秋洁,徐秀玉.新编护理学.哈尔滨:黑龙江技术出版社,2002,596.

    3 应明英.实用危重监测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

    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编辑海 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