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831
甲胎蛋白在重型乙肝患者中检测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在重型乙肝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8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AFP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乙肝组AFP定量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58例重型乙肝患者中AFP>400ng/ml有10例,AFP值在100~400ng/ml间有27例,AFP值在20~100ng/ml间有8例,13例AFP正常。存活组AFP定量值297.9±130.5ng/ml,明显高于死亡组37.4±16.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重型乙肝常伴有程度不同的AFP增高。动态测定AFP对于重型肝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甲胎蛋白 重型肝炎 预后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5-0421-02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但部分肝炎患者AFP可出现轻-中度异常。为进一步了解AFP检测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8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AFP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型乙肝患者58例,系我科2003年1月~2003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男49例,女9例,年龄18~58岁;其中急性重型乙肝7例,亚急性重型乙肝5例,慢性重型乙肝46例,HBV感染的诊断根据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测定,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7] 。重叠有甲、丙、戊肝病毒或庚肝病(HGV)感染,及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均从研究对象中去除。随机选择健康献血员30例作为正常对照,均已除外肝炎病毒感染。清晨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ml,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2 实验方法

    1.2.1 HBV感染的检测 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盒购于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由酶标仪测定。
, 百拇医药
    1.2.2 AFP和肝功能的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试剂盒购于上海申友生物技术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AFP正常值≤20ng/ml。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

    2 结果

    2.1 重型肝炎与正常对照组AFP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型乙肝组AFP定量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重型肝炎与正常对照组AFP的检测结果

    2.2 58例重型肝炎AFP水平分布 AFP>400ng/ml有10例,AFP值在100~400ng/ml间有27例,AFP值在20~100ng/ml间有8例,13例AFP正常,见表2。

    表2 58例重型肝炎AFP水平分布

, 百拇医药     2.3 AFP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存活组AFP定量值明显高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AFP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AFP是高分子胚胎性含糖蛋白,由胚胎时期的肝细胞产生。成人AFP升高往往提示与胚胎发生有关的肝细胞癌或生殖腺胚胎癌。很多学者在临床上观察到AFP在肝炎患者中可呈暂时性升高,随肝功能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本组资料中重型乙肝组AFP定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 [2,3] 。重型肝炎病程中AFP增高的机制一般认为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再生的幼稚肝细胞具有产生AFP的能力从而导致AFP增高 [4] ,也有人提出AFP升高与肝细胞的炎症坏死有关, 并不是单纯的肝细胞再生结果。还有学者认为慢性乙肝患者AFP持续高浓度升高可能与病毒高水平复制有关 [5] 。AFP在重型肝炎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增高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百拇医药
    10例AFP超过400ng/ml的重型乙肝患者均表现出对肝恶性病变的恐慌心理,精神压力很大。但我们观察到除3例行腹部CT或B超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外,其他7例多次行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好转AFP逐渐降低。故我们认为尽管血清高浓度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忽视影像学检查结果,只有两者都出现明显异常才能高度警惕肝恶性病变。只有让患者了解到这一点才能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坏死的肝细胞能否及时再生是决定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组研究中发现重型肝炎死亡26例,AFP均值37.4±16.2ng/ml,而存活组AFP均值为297.9±130.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AFP能较好地反映重型肝炎预后,AFP增高,说明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较好[5] 。我们认为动态测定AFP对于重型肝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中有3例AFP明显增高的病人最终因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提示重型肝炎的预后除与反映肝细胞再生的AFP有关外还与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2-62.

    2 金益辉,潘发愤.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浙江临床医学,2002,4(1):15-16.

    3 张庆五,沈敏,包洁芬,等.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5):290-291.

    4 张笑双,扬晓琴.检测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意义.人民军医,2000,43(12):722.

    5 王帮松,李庆兴,苏刚.慢性乙型肝炎高水平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1,21(2):95-96.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

    (收稿日期:2003-10-31)

    (编辑黄 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