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444458
急证中下法应用体会数则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4-0351-02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方法,即《内经》谓“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言及下法,人多畏之,于急证中尤是。然只要辨证准确,其效如响。兹就其临证所遇典型病例及体会管陈于下。

    1 中风急证,下法救危

    例1,患者,男,60岁,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鼾声如雷,半身不遂,翌日,神志时清时昏,谵语,烦燥不安,数日未便,舌干苔黄厚,脉弦滑数,住某医院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家属要求服中药。辨为痰热积烈,津枯便结,腑气不通,扰于神明发为中风。处方:太子参15g,大黄6g,芒硝9g,元参10g,生地10g,麦冬10g。水煎服,1剂便通,神志清楚,烦燥谵语等证皆除,后中西调理而愈。

    2 肠痈腹痛,通便解急

    例2,女,38岁,腹胀剧痛,右下腹为甚,10余日未大便,舌苔腻,脉弦。西医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准备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而请予会诊。查得腹胀如鼓,左下腹有硬块数枚,腹痛甚急,10余日未便。辨为热毒壅积大肠,腑气不通之疾。处方:太子参15g,元参10g,麦冬10g,生地10g,大黄2.5g,芒硝6g。

    服药3剂,便下硬结粪块10余枚,痛减胀除。免于手术治疗。

    3 积滞腹痛,通下有功

    例3,男,4岁,食鸡蛋后着凉,腹胀如鼓,惟苦其痛,曲腰啼哭,舌苔腻,脉滑。邀予诊治。究其病因及食积为患,起病急,实证可知,遂予槟榔四消丸服2g(水丸,每袋重6g)。半时许便通痛除。

    4 体会

    下法针对诸多原因引起的大便不通而设,而在急证中某些疾病伴有大便不通,实为病之关键所在,使用下法疾病就有转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体会,某些急证伴有大便不通,其原因各不相同,但以痰热、食积为多见。对痰热引起的大便不通,笔者常用增液承气汤。因邪热灼津,津枯便结,腑气不通是其主要矛盾,故用增液承气汤以增水行舟。对食积患者,常习用槟榔四消丸以消积破滞。用上述方法治疗多例急证患者,效果良好。如例1,在病变过程中出现腑气不通而便结,用下法使痰热从大便而下,浊气无扰神明。例2乃肠胃病变,热结肠胃,肉腐成脓,腑气不通, 六腑以通为顺,故用通下法使结解热泻,免一刀之苦。例3是食积为患,通便食积自去,定无腹痛。

    在急证中用下法,要辨证准确,大胆使用,贵在及时,中病即止。需引起注意的是,下法必竟是救急之用,便通急解,即应停用,免伤正气,变证烽起。

    作者单位:0172000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民医院

    (编辑 李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