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3期
编号:10443698
“B细胞休息”概念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评价“B细胞休息”概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2003年6月,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42~73,平均(56.7±5.2)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和C-肽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2±0.5)mmol/L及(6.7±0.6)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11.3±0.6)mmol/L及(9.4±0.7)mmol/L。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分别为(0.6±0.3)ng/ml及(0.9±0.3)ng/ml,餐后2h的C-肽水平分别为(0.9±0.2)ng/ml及(1.2±0.4)ng/ml。结论 “B细胞休息”的概念应用于临床,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B细胞休息 临床 应用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3-0231-02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的神经损害、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成为预防和减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利用“B细胞休息”的概念,应用于临床中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200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患者中选择60例,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42~73岁,平均(56.7±5.2)岁。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而入院。入院时先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早、午、晚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血糖控制稳定后,改为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类型依血糖情况选用中效胰岛素或混合胰岛素70/30R、50/50R)。病人出院后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半年时间,并依血糖监测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所有病例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同时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C-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血糖 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2±0.5)mmol/L及(6.7±0.6)mmol/L(P<0.01),餐后2h血糖分别为(11.3±0.6)mmol/L及(9.4±0.7)mmol/L(P<0.01),均有统计学有意义。

    2.2 C-肽水平 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分别为(0.6±0.3)ng/ml及(0.9±0.3)ng/ml(P<0.01),餐后2h的C-肽水平分别为(0.9±0.2)ng/ml及(1.2±0.4)ng/ml(P<0.01),均有统计学有意义。

    2.3 治疗后 52例患者改为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8例因年龄偏大,为更好减缓并发症的发展,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但剂量明显减少。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胰岛素抵抗虽然贯穿于糖尿病整个过程,但没发生明显改变,而B细胞功能改变则经历了代偿期、轻度失代偿期、重度失代偿期和伴随结构破坏的失代偿期等四个时期 [1] 。高血糖既是B细胞功能缺陷造成的,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B细胞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B细胞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可发生对葡萄糖刺激的不敏感,并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形成高血糖→B细胞功能下降→高血糖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糖尿病病程中,只有打破上述恶性循环,才可减缓糖尿病的发展,稳定病情,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在实现打破恶性循环的策略中,就产生了“B细胞 休息”的概念。“B细胞休息”是指采用抑制B细胞分泌或减少B细胞分泌压力的手段使B细胞休息,从而促使B细胞功能恢复,以达到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展和稳定糖尿病病情的作用 [1] 。具体措施包括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增敏剂、口服降糖药等,其中胰岛素增敏剂、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仍需依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才能起作用,只有外源性胰岛素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B细胞功能恢复的目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显示,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组中,随着血糖明显改善,B细胞的功能有恢复趋势。国内有学者也提出高血糖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迅速恢复正常,有利于减轻胰岛B细胞凋亡,恢复胰岛细胞功能 [2]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将“B细胞休息”的概念应用于临床,采取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改善后继续半年的胰岛素巩固治疗,通过检测治疗前后两种状态下的C-肽水平(胰岛素因治疗问题检测结果会受影响),来判断B细胞功能的改善情况。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随着血糖的控制,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的C-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B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由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治疗有一定的误解如以为会产生依赖性,而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使接受观察的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的病例来加以论证。这有赖于全面开展糖尿病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胰岛素依赖和非依赖的概念,并帮助患者战胜对胰岛素的心理性抵抗,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总之,B细胞功能衰竭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糖尿病发展的一定阶段,及时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手段使胰岛B细胞得到休息,其功能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样病人的血糖就能受到良好的控制,病人的病程发展得以减缓,并发症的出现也相对推迟,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资料

    1 纪立农.“B细胞休息”概念及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80-181.

    2 李玉秀.2型糖尿病治疗措施与减缓胰岛B细胞凋亡的再认识和思考.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11(1):54-55

    作者单位:510300广东省广州市新海医院急诊科

    (编辑维 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