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探讨
编号:10442396
浅析亢害承制与失眠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7期
     “亢害承制”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属运气学说内容,说明六气相承制约,是万物生化的重要保证,如失于相承,则无所制约,必致过亢为害。我们经过近十六年的临床探索,运用亢害承制的哲学辨证观,从肝论治以失眠为主症的内科相关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亢害承制释义

    “亢害承制”出自《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原文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从字面上讲,过于亢盛,则相承之气就会制约它。也就是说,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无制克,势必盛极(亢盛)为害,有制克,始能生化。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在相互影响下都盛极了,则为害更甚。若是盛极(亢盛)为害,必定败乱失常,生化的功能也就没有了,人体必然发生大病。亢害承制具体落实到五行气运、脏腑调适之中,可谓一亢则一制,制后随之以生,由生而化,由微而著,更相承袭,体现了亢害承制关系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动态平衡规律,当这种规律受到克贼之邪的侵扰,则成为疾病。克贼之邪的来源,不外乎内外两因,内因由于脏腑与脏腑之间的亢害承制关系失常;外因则来源于六淫,同气相求,内归相应脏腑,以胜相加,导致脏气亢盛,亦可克伐其所胜。说明五运六气与人之五脏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二、亢害承制在失眠症中的临床运用

    在一年的五个运季中,春木主生发,夏火主壮长,长夏主变化,秋金主收降,冬水主封藏,生、长、化、收、藏具体体现了五行的相生关系。正常情况下,五行中任何一行不断涵养和强化与相应的另一行,结果使被资生的那一行的功能得以促进,气化作用被加强,这种相生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调节形式。同时,五行中又存在一种相克调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可见亢奋与抑制在相互协调,常态下五行的任何一行不断发生“相克”指令来,控制相应一行,使其发生的“相生”能力不致过分而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可见,相生和相克是不可缺少的两种调节,而“相克”则是更为重要的调节因素。如:临床上,胃胀、嗳气频作,伴情志不悦的失眠患者,证属多为木旺侮土、胃气上逆,治宜平肝和胃降逆的方药,相克为制,屡收良效。正所谓:肝平则胃自和。所以,在五行运行中,要重视“制”在生化中的决定作用,只有五行相互制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变化。五行的制化现象,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五行之间的盛衰盈虚不断变化,产生作用。但是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不局限于五行相生相克的一般规律。脏腑之间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互相波殃的密切关系不容忽视,这种现象临床上多见于某一脏病邪亢盛而殃及他脏发病。若运行中出现太过与不及,不能自调,出现所谓“亢而不能自制”,或“侮而乘之”,即可发而为病。
, 百拇医药
    亢害现象在失眠症候群中多处存在,肝木偏旺是失眠症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肝木过于亢盛,除了克伐脾土引起脾运失常外,尚可凌侮肺金,致肺失清肃。如:感冒发烧热退后,常咳嗽不已,用一般宣肺化痰药无效,久之肺燥呛咳难寐,证属肝木侮金(肺病不寐),治宜平肝润肺安神,相侮而制,常获佳效;又如:肝火亢盛,下汲肾水,为子病及母,致肾水不足,临床多见更年期综合征,常见尿频尿急难控,伴夜不安寐,尿常规正常,证属肝亢肾虚(肾病不寐),治以平肝补肾安神,有桴鼓之效;再如:肝木亢盛,木火上炎,母病及子,致使心火而无制,多见肝亢犯心、心血瘀阻(心病不寐),症见胸闷心悸,或隐痛不适,心烦不安,急躁易乱,治予平肝镇心安神,相生而制。另外,还有一种逆生克承制规律的病理变化者,即承制之脏亏乏,或受制之脏病邪较盛,承制不及,反被受制之脏邪气凌侮。如肝木不足不能克制脾土,或脾湿壅盛,均可引起土壅木郁之见证,宜疏肝健脾、柔肝化湿于一体,辨证加减。总之,脏腑病变,除按五行运气的一般规律“克其所胜”为常见外,尚可见于殃及邻脏或侮其所不胜者。由此可见,我们从“人与天地同纪”观点出发,运用取类比象的基本逻辑方法,提倡“五脏皆有不寐”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把人体与自然相联系,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功能和生克制化相结合,从而将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体组织器官、精神活动等联系在一起。所以说,亢害承制,除了自调平衡之外,还须医家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而已,知常达变,辨证施治,才能纲举目张、运筹帷幄,提高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三、亢害承制意味深长

    经过十六年的临床实践探索,我们通过从肝论治以失眠为主症的内科相关性疾病的具体实践,对运用“亢害承制”原理治疗失眠症有了一定见解。我们在失眠症探究中,诊治体会是:其病位在脑(脑主神明),表现在肝(肝木偏旺),波及五脏;从肝论治,统顾五脏实体病症,分清主次,标本兼治。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还须不断努力挖掘、创新提高。如今我们运用“亢害承制”理论仅对失眠症进行初步探究,然而精神上出现亢奋与抑制、气血运行上存在太过与不及等亢害现象多处存在,没有防范意识,还会日见增多。根据五行亢害承制原理,不仅能阐明人体生理病理的普遍现象,而更为主要者是运用承制关系拟定相应治法,以达到扭转人体亢害病机之目的,平衡脏腑气血。所以我们要掌握辨证哲学的方法,遵循“天人相应”的中医自然观,“亢害承制”的辨证观,“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的学术观点,通过药物承制方法,辨证论治。, http://www.100md.com(许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