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432584
县级中医院发展的症结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0期
     近年来,县级中医院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部分县级中医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把握不准时代的脉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发展步履维艰。有的甚至出现职工人心涣散,医院生存难以维持,导致被兼并、重组的局面。究其原因,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存在等靠要依赖心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疗消费市场基本划定,“以药养医”是办医的基本模式,医院主要靠吃政策饭维持运作,造成了医院管理上的被动性,最明显的莫过于“等、靠、要”现象,主要寄托于等政府,靠政策,要拔款,而不去积极研究医疗消费者的需求,主动寻求市场空间,拓展服务领域。

    二、技术落后,存在纯中医思维心理
, http://www.100md.com
    自改革开放后,县级重新开办中医院以来,理论界就经常存在是办成纯中医式医院,还是办成既有中医特色,又有西医现代技术的新型中医院的争论,有个别人甚至提出中医院不需要西式检测手段和医疗设备,仍然抱着“三个指头一支笔,出门一把伞,霍香正气散,从早开到晚”的思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才能把中医事业推向前进,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中医院先进设备引进少、先进技术利用少,进而在社会上逐步形成了这么一种观念,即中医院只能看看慢性病,吃吃草药而已。

    三、人才缺乏,存在带徒授业定式思维

    回顾多年来县级中医院走过的路程,部分中医院技术人才存在科班出身少,带徒授业多,出外培训少,家族传带多,有个别老中医甚至提出中医院不需要正规学校培训人才,有师傅传授即可,从而出现了大量招收学徒,正规学校培训人才少,非专业人员急剧膨胀的现象,有的中医院非正规学校毕业人员达50%,这些人员从医盲到医生,需要多少精力和时间培训是可想而知的,导致内科医生进不了住院部,骨科医生上不了手术台,办起了急诊科,但胜任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才少,严重影响了中医院的对外形象。
, 百拇医药
    四、机制不活,大锅饭现象堪忧

    长期以来,县级中医院均属事业性单位,既有财政的部分扶持,又有院内收入相对稳定,工资政策定,奖金平均发,形成了“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思维,克服等靠要思想

    首先,中医院领导班子要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会用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头脑,既要熟悉中医管理业务,更要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真正把医院办成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其次,要教育干部职工倡导两种精神,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爱岗、敬业、务实、进取”的精神,作为医院思想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医院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把树立中医院精神,塑造中医院形象的任务同提高服务质量,争创优质服务的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教育职工树立两种观念,即“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病人可以没有中医院,但中医院不能没有病人”,从而不断提高中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三,千方百计抓住一切机遇,不失时机地扩大对外宣传,切实扭转“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支持中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二、实施“三借”,提高综合技术水平,克服纯中医思想

    1.借梯上楼。中医院在保留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充分引进现代医疗的各种诊断疾病方法和治疗疾病技术,发挥现代医疗直观、速效的优势,拉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距离,从而使病人易于接受,积极配合。

    2.借船出海。现代医疗消费市场的竞争,无非是人才和设备的竞争,要使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舍得花钱引进优秀人才和高精尖检测治疗设备,在人才的引进上,既可以协作方式借用上级医院有关专家,也可以采取高薪方式聘请上级医院已退休的资深专家,发挥他们的余热,带动县级中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高精尖检测治疗设备引进上,一是要求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引进竞争机制,同级西医院有的设备中医院也应该有,现代医疗设备不应有姓中医或姓西医之别。二是中医院在引进高精尖检测治疗设备方面,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既可以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租赁、协作、分期付款,投资参股等方式引进高精尖检测治疗设备,迅速提高中医院的声誉,使中医院能够在医疗消费市场这个汪洋大海中挂帆远征。
, 百拇医药
    3.借鸡生蛋。要引进高级人才和高精尖设备,没有资金等于零,靠自身积累,短时间难以奏效,靠财政杯水车薪。因此,笔者提出,要敢于以企业的方式借鸡生蛋,采取向银行贷款,职工入股,或者向效益好的企业直接融资来筹集资金,从而迅速从人才和设备两个方面武装中医院,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主动突击,注重人才培养,克服单一带徒授业思维

    为加速人才培养,必须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积极鼓励职工开展业余自学,倡导一种优良的学风;既可以参加业余函授学习,也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可以参加各类短期学习班、培训班,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不惜代价多派在职人员出外进修、深造,并同他们签订责任状,促使他们带着疑问进修,带着压力深造,回来后能切实开展工作,业务水平登上新的台阶。三是要千方百计从上级医院引进资深专家、学者,请他们来院举办讲座,开展医疗咨询或医疗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及时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四是要提倡中医院校毕业人员积极学习西医的诊疗理论和技术,真正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 百拇医药
    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三个机制,冲破“三铁”牢笼

    1.打破铁饭碗,实行淘汰制。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认真制定各类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和实施细则,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并建立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规定对于不能如期完成所在职位职责的人员,要采取待岗或调离医院的措施,从而极大地调动各类人员自觉成才和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2.打破铁交椅,实行聘任制。对中层干部的任免要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全面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在上任时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应在责任状中明确规定科主任任职期间必须完成的任务项目和各自的达标标准,分年考核,完成情况好的予以奖励,未达标者,要对科主任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解聘的处分。

    3.打破铁工资,实行按劳分配制。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的要求,学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经济核算,将经济分配同科室和个人的工作挂钩,人员编制同科室利益挂钩,职工收入按劳分配,既不封项,也不保底,从而促使科室按照“满负荷工作法”的原则安排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医院的整体管理得以优化,进而真正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 百拇医药( 胡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