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6115
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与抗血小板治疗(上)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动脉硬化疾患尤其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美国每年新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约150万,死亡率约占30%,生存患者在随后5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约为80%,死于这些事件的几率则是正常人的2倍。因此,预防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阻止病情恶化和复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显著降低死亡率。

    狭义上理解,在心肌梗死(MI)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心肌缺血,防止MI发生被称为MI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则指在MI发生后,预防再梗和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资料显示,曾有突发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其发生心脏事件和死亡的风险最高。MI的死亡率在第一年最高,但随后每年男、女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7%,单是MI后心绞痛就使日后冠心病的死亡率加倍。因此,有必要对MI患者运用所有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危险因素、减轻冠心病的自然病程。MI后,远期预后与患者的心功能、再梗死及猝死有关。除急性期积极治疗限制梗死面积外,预防再梗死与猝死是MI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