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医药杂志 > 其它
编号:10402582
无痛分娩3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6月 第3卷 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51-02

    我院自2002年2月开始对足月顺产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施行无痛分娩。经临床观察,产妇分娩疼痛减轻、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第一产程时间缩短,而第二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与普通分娩无明显差异,因此受到了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现将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6月间,随机抽取60例健康、足月、头位、无头盆不称的初产妇,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做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膜外麻醉镇痛,为观察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当宫缩规律、宫口开大3cm,产妇疼痛难忍时,由麻醉医师施行手术。产妇取左侧卧位,经L 3 ~L 4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在宫缩间歇期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4ml,5min后测平面在所需范围内,注入1%~1.25%布吡卡因8~10ml,宫缩疼痛减轻,待麻醉作用减弱时,用上述药液按5ml/h速度注入,直至宫口开全后停止。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而自然分娩。
, 百拇医药
    1.3 疼痛分级标准 Ⅰ级:无疼痛或稍感不适,活动自如,无汗或微汗。Ⅱ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可合作,微汗。Ⅲ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合作,出汗伴有肢冷。Ⅳ级:重度疼痛,不可忍受,叫喊不宁 [1]

    1.4 观察指标 胎心变化(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护)、产妇疼痛指标、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和产后出血等,数据用X 2 检验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疼痛比较

    2.2 两组产妇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情况 见表2。表2 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

, 百拇医药     2.3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见表3。

    表3 各组分娩方式比较

    2.4 产妇情况 观察组产妇注射药物后,血压、呼吸、脉搏每10min观察1次,无异常变化,注药后5~10min,产妇由疼痛难忍转为安静,精神饮食好,能够与医生配合合作,顺利度过第一产程。

    3 讨论

    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是:(1)对母婴影响小;(2)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分娩全程的镇痛要求。(3)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宫缩,产妇仍能活动自如。(4)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分娩全过程。(5)适于临时改变分娩方式(产钳,剖宫产)的麻醉需要 [2] 。本文应用的麻醉药利多卡 因作用快、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粘膜,半衰期约90min。而布吡卡因作用维持时间长,约5~10h,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宽,无血管扩张作用,小剂量应用,在镇痛的基础上,不影响宫缩及产妇的活动,二种药物联合应用,镇痛效果好,且对母婴影响小,基本达到了上述的要求。
, 百拇医药
    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随着宫缩加强,产妇疼痛感随之加剧,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容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使产妇体力消耗增加,产程延长,增加手术产的机会。以往对不协调性宫缩的处理,多采用静推安定及肌注度冷丁等,其作用时间短,且必须在确保新生儿出生4h之前应用,否则易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增加窒息的机会。而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产妇痛感减轻,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大大减少,有效防止了不协调宫缩的发生,使宫缩保持正常节律性,减少产妇体力消耗,且作用时间长,产妇在安静、无痛苦的状态下等待分娩,因此有利于产程的进展。

    硬膜外阻滞,阻滞平面T 10 ~S 2 ,可使盆底神经反射减弱,盆底肌肉松弛,胎头压迫宫颈,容易促进宫颈管扩张,产程因此缩短;而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因此,无痛分娩越来越受到产妇及家属的欢迎,产妇将告别惧怕分娩的时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王凤英,迟心左.药物复合应用在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实用妇 科与产科杂志,1996,12(4):225.

    2 黄宇光,罗爱伦.分娩镇痛研究新动向.中国药学论坛报,1998,12:16.

    (收稿日期:2003-03-01)

    作者单位:25001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人民医院

    (编辑浮 萍), 百拇医药(孟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