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2151
盐酸倍他司汀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3-0215-0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疗效不佳。我科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一匡汀注射液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1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匡汀合用西比灵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8±10)岁。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5例,美尼尔氏病8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复方丹参加胞二磷胆碱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6±11)岁。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3例,美尼尔氏病6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例。两组患者的病因、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一匡汀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西比灵片5mg日2次口服。静滴每日一次,疗程7天。对照组复方丹参20ml加入5%GS250ml和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GS250ml静滴,1日1次,疗程7天。两组治疗前后均予血常规、肝肾功能、测血压及EKG等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观察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有效:眩晕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经秩和检验,U C =2.1287,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较早,1~3天占61%,3~7天占27%,对照组1~3天占28%,3~7天占50%。治疗组症状改善消失早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走向感觉障碍,临床分前庭系统性和非前庭系统性。发作时有视物旋转,自身倾倒感,不能活动,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吐及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部分患者有水平性眼球震颤和(或)共济失调。其机制系前庭器官传导通路或与其他感觉的联系间发生障碍时,引起前庭功能变化。并在脑干中影响迷走神经核,血管运动中枢及网状结构。病因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眼源性、心源性等引起有关部位供血障碍,血管痉挛,迷路积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1] 。一匡汀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属H 1 受体激动剂,能扩张脑血管,心脏血管和周围血管,与组胺不同的是一匡汀在扩张血管的同时不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内耳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松弛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改善末稍循环,促进细胞外液的逆吸收,减轻迷路积水、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扩张冠脉和周围血管,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和各种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 [2] 。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临床用以治疗缺血性脑及周围血管障碍,尤对椎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效 [3] 。故两者合用能对眩晕产生良好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较早,1~3天占61%,3~7天占27%,而对照组1~3天占28%,3~7天50%。说明一匡汀合用西比灵治疗眩晕有良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因此我们认为一匡汀合用西比灵可以作为眩晕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并且副作用少,经济方便,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传良,金培珍,马英奎.内科疾病诊疗新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5.

    2 杨任民.安徽医学,1992,13:58-60.3 王希明.新药与临床,1992,11:297.

    作者单位:654100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2-11-08)

    (编辑 一坤), http://www.100md.com(张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