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其他
编号:10401164
高原地区肺心病26例血尿β 2 -微球蛋白检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8月 第4卷 第1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508-02

    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严重缺氧、感染、体循环瘀血等诱因,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常伴有肾损害,如何早期发现,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我院2001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批健康人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尿β 2 -微球蛋白(β 2 -MG),以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肾损害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对照组选自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共20 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7~69岁,平均51岁;观察组选自2000年7月~2001年12月收住我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9~72 岁,平均53岁,既往无肾脏病及糖尿病病史,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尿常规蛋白阴性,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于住院次日清晨完成第一次标本采集,经综合治疗如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心衰7~10天后完成第二次标本采集。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本文标本采用患者清晨空腹血,行β 2 -MG测定。患者晨起床排尿后,饮水400ml左右,1h后收集尿标本,进行尿β 2 -MG测定。β 2 -MG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所用试剂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提供。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所有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肺心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尿β 2 -MG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β 2 -MG检测结果

    注:肺心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1,肺心病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未经治疗时血、尿β 2 -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尿β 2 -M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可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的肺心病患者血、尿β 2 -MG水平仍不能完全降至对照组水平,该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高原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特点,肺心病患者缺氧较重,常伴有肾功能损害,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肾功 能损害更加明显,其原因为:(1)缺氧至动脉血氧降低至5.3kPa时,肾血流量减少;(2)呼吸性酸中毒,pH明显下降时,肾血管明显痉挛,肾血流量减少;(3)因右心衰竭至肾脏瘀血、尿量减少、尿蛋白增加;(4)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可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又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直接导致肾损害,早期判定肾功能损害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 百拇医药
    β 2 -MG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正常时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但99%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加以分解,不返流入血,所以正常人血清、尿β 2 -MG维持在一定水平。血β 2 -MG增高反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β 2 -MG增高表明肾小球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检测β 2 -MG的值敏感性高,同时不受肌肉活动、饮食及肾小管分泌等因素影响,可早期发现肺心病患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变化。因此,对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应注意随时监测血、尿β 2 -MG,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的情况,在临床用药时,对保护肺心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从而防止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编辑维 兰)

    作者单位:810001西宁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 http://www.100md.com(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