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其他
编号:10400809
B超观察肝脏疾病对胆囊影响变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 第4卷 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4-2199-01

    近几年我院B超室在35例患肝脏疾病的病人中进行胆囊观察变化,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病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0~75岁,临床确诊为肝硬化2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4例,慢性肝炎6例。

    1.2 方法 采用RT-Fino型B超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切面探查胆囊,空腹8h以上者观察胆囊大小、囊壁的厚度。囊壁光滑、毛糙或模糊,胆囊透声等。

    2 结果

    本组35例肝病患者中,B超诊断有胆囊壁变化占9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变化占100%,肝硬化占75%,慢性肝炎占50%,除胆囊壁有改变外,还有在不同程度上胆囊有缩小或增大的变化,它的胆汁稀少,透声性差 和胆汁瘀积。在肝脏方面显像显示主要是肝脏体积增大或缩小,显示肝内光点增强、增粗、密集,肝内回声呈弥漫性增强,光点分布欠均匀,门静脉增宽,脾脏肿大的改变。

    3 讨论

    肝硬化病人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胆囊壁增厚、水肿,门静脉高压、脾静脉回流障碍、腹水所致胆囊壁浆膜水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胆囊变化,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壁受损,使肝细胞形成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小胆管,加之小胆管壁的损害,使胆汁中的水分均渗出胆管外,造成胆汁浓缩、粘稠,胆汁流动较差刺激囊壁增厚。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人在治疗后,肝脏恢复正常,胆囊改变也随之恢复正常,慢性肝炎患者由于弥漫性肝细胞损害肝内毛细胆管壁而造成的胆囊壁增厚,所以肝病患者的胆囊改变是在肝病基础上继发的改变,所以观察胆囊变化不仅有助于诊断肝脏疾病,而且对肝脏疾病预后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00085北京市第四社会福利院

    (编辑李年令), 百拇医药(郭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