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护理
编号:10400846
浅析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 第4卷 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4-2215-02

    护士的责任是同医师共同协作,完成抢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恢复健康。但当患者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将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即称为临终阶段。对临终患者的护理工作是护士不可缺少的任务,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观察能力,从精神上和身体上去安慰和护理临终患者,减轻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缓和患者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使其保持个人尊严,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

    1 护士对临终患者的影响

    临终患者的行为是和周围的人们(尤其是护士)互相影响的结果,而这种影响能加强临终患者的心理力量,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最后的时间,让其在安慰中告别人间。

    2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 http://www.100md.com
    2.1 临终前意识状态的改变 昏睡:是一种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无反应。木僵:是一种可以唤醒的无意识状态。昏迷:是一种唤不醒的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到临死的那一刻仍保持清醒和理智,而有些人则在死前数天或数星期即陷入无意识或昏乱不安的状况。因此,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护理。

    2.2 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功能的消失有好几种因素,如肺泡呼吸氧作用减低;气管阻塞;呼吸肌功能下降,呼吸中枢麻痹等。呼吸可变快、变慢、变深、变浅或者出现陈施氏呼吸、鼻翼呼吸等。此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将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呕吐物及咽喉分泌物及时吸出,有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另加通气道,定时吸痰,如有缺氧和窒息,给予吸氧,输氧管应每日更换1次,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不畅,缺氧严重,如早期上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进行护理。

    2.3 血液循环减慢 循环系统的变化最多,影响最大。循环系统的功能减退时,周围血管先开始收缩,下肢开始变 冷,皮肤苍白、冰冷,大量出汗,然后逐渐向中央发展。心脏跳动仍然最后消失,往往在呼吸停止之后,心脏仍然维持若干时间的跳动。此时,应立即给予基础生命急救,迅速恢复有效的循环。如:(1)心脏按压,打开气通;(2)建立人工通气道;(3)建立有效静脉通路;(4)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如有可能应迅速进行心脏电除颤或起搏。
, 百拇医药
    2.4 失去知觉 (1)垂死患者的视觉是逐渐减弱,这时患者只能看到最近的东西,到视线模糊,一般患者都需要较亮的病室,最后患者只有光感,什么都看不见。此时患者眼角常有分泌物,故要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排泄物,如眼睛干燥,用抗生素眼膏涂眼,再用油纱布遮盖。(2)听觉是人体最后消失的一个知觉,有些临终患者,对别的刺激已没有反应,但仍有听觉。所以在临终患者面前讲话时,应注意声调正常、清晰。同时应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

    2.5 失去肌张力 指患者丧失控制大小便之能力。肛门及膀胱括约肌松弛,以致排尿及排便不能随意。此时应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保留导尿,用1:5000呋喃西林冲膀胱2次/h,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经常按摩骨突及受压部位,防止产生褥疮。

    2.6 蠕动渐停 临终患者胃肠道的蠕动会逐渐减少,食欲降低,口腔干燥,由于胃肠蠕动减弱,气体积聚于胃肠,腹部会膨胀,患者常感恶心、呕吐。这时患者可用少量吸水或用湿棉签润湿口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用温开水、生理盐水及其它含漱剂清洗口腔,如有假牙应取下清洗。口腔粘膜有破溃时,应用龙胆紫涂抹,唇干裂时可涂甘油或石蜡油。
, 百拇医药
    3 临终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对生病所引起的精神反应,各有不同。有些患者害怕死亡,有些患者则希望早些结束长期痛苦及精神负担。临终患者的精神创伤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变态是用药物和手术难以消除的。因此临终患者心理、社会护理是其它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对于临终患者来说,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3.1 焦虑 因手术后患者的一些症状尤其腹痛不但没减轻,反而加重,因而造成其心理障碍。患者出现明显的忧郁、深沉的悲哀,经常暗自流泪,我们通过与患者亲切交流,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取得患者的信任,向他介绍减轻腹痛的具体方法,并说明情绪紧张与腹痛有密切关系,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照顾,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以增强患者对治疗抢救的信心。

    3.2 愤怒与报复 在患者自知疾病不能治愈的情况下,会产生绝望情绪,他们常常表现为烦躁、愤怒、粗暴、反常、对什么都看不惯。护士应用诚恳、热情的态度,耐心地开导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正确对待疾病,由消极被动变成积极主动,提高患者同疾病斗争的心理能力。
, 百拇医药
    3.3 牵挂与内疚 临终病人的神志清醒或半清醒时,想到自己可能救治无望,就要离开这个生机勃勃、繁华熙攘的世界,就要离别自己的亲人时,此时,护士应向他们解释一切都请放心,并嘱咐单位及亲属,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让他们安心治疗。

    3.4 抑郁心理 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呈全身衰竭状态,言语越来越少,表情淡漠,担心自己死后家庭无人照顾,对生活产生一种渴望心理。所以,此时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更加轻稳有序,并采用精神支持疗法,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3.5 接受心理 此时患者已深知自己病情垂危,已面临死亡,但表情平静,向亲人安排自己的后事,表现出一种认可的心理。此时护士应让患者安静,不要强与交谈。

    3.6 求生欲望 求生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尤其是临终患者,感到离死较近,更为害怕死亡,而强烈乞求生存。求生欲望贯穿始终,直至患者处于完全昏迷而死亡。此时,护士应抓住求生欲望的关键,使患者振奋精神,增强与死亡之斗争的信心与勇气,减轻其心理负担。

    总之,对临终患者除了做好患者的心理生理护理外,还需耐心做好家属安慰工作,使护士与亲属之间建立起帮助的关系,应帮助患者的亲属度过悲痛的各个不同阶段,和他们亲切交谈,向他们宣传生与死的客观规律,教会他们一些护理知识,用自己的行动取得家属的信任。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护理部

    (编辑维 兰), http://www.100md.com(刘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