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病例报告
编号:10400843
睾丸表皮样囊肿4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 第4卷 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4-2213-01

    1990~2001年我们共收治睾丸表皮样囊肿4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年龄分别为38岁、25岁、14岁和27岁。均因阴囊内肿物伴胀坠感1~2年而以睾丸肿物收入院。病程中无其他自觉症状。3例肿物在左侧,1例在右侧。查体:所有病人的肿物均为单发且位于接近睾丸表面处,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实性,无结节,无波动,无触痛,不与阴囊粘连,阴囊皮肤颜色正常。辅助检查:B超示睾丸内局限性圆形回声,密度较均匀,2例肿物内部有散在钙化,CT及MRI报告与B超相似,未见淋巴结转移征象,包膜完整。但不能明确诊断。肿瘤标记物检查:甲胎蛋白(AFP)、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及γ谷氨转肽酶(GGT)亦不能明确提示为睾丸恶性肿瘤。且因为患者都很年轻,其中3例尚未生育,此组病人均要求尽可能保留睾丸,遂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睾丸肿物探查术。术中见肿物均位于睾丸白膜内,但包膜完整,大致都呈圆形,直径分别为1.2、0.8、1.5及2.0cm大小与周围组织界限清,全部行单纯肿物剜除术并做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回报均为睾丸皮样囊肿,遂缝合睾丸白膜,彻底止血,缝合关闭切口,术后预防性抗炎治疗,痊愈而出院,随诊2年以上无复发。

    2 讨论

    睾丸皮样囊肿又称睾丸皮样瘤,约占睾丸肿物的1%,多发生在15~30岁之间,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胀坠感,患者睾丸可触及无痛性包块,B超、CT及MRI可见局限性圆形肿物,有的有钙化,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发生于睾丸的任何部位,有恶变倾向,是睾丸切除术的适应证。病理特征为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被覆角化鳞状上皮,囊腔内充满角化物质,有时可见钙化灶。虽然纯粹的表皮样囊肿属良性,但部分有恶变倾向,现有的各种术前常规检查尚无法与恶性肿瘤明确鉴别,只能作为综合参考资料及判断有无转移,在本组病人要求尽量保留睾丸且以上检查不支持恶性肿瘤的情况下,我们对其先行经阴囊探查术,术中取活检快速冰冻病理均报告为睾丸表皮样囊肿,遂只行单纯睾丸肿物剜除术而保留睾丸。如果病理报告为恶性,则在术中改变术式,行经腹股沟的高位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并在术后给予放、化疗及生物免疫调节剂治疗。虽然经阴囊活检或经阴囊路径的睾丸切除术均属睾丸肿瘤诊断及治疗的禁忌,因可改变淋巴引流规律,增加复发率,但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囊活检快速病理并做根治术的准备可不受单纯睾丸肿物剜除术的禁忌的限制,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能力和心理状态,又能避免失睾及恶性肿瘤的误诊误治。

    作者单位:113201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2132002吉林省吉林市肿瘤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