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233
非何杰金淋巴瘤致凝血机制障碍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46-0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因消瘦、面色苍白、皮下出血1月余就诊,胸部CT及X线检查发现右胸部阴影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到省级医院会诊疑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颈部淋巴结活检,遂在局麻下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创面渗血较多,但无大的出血点,给予明胶海绵填塞后缝合,置胶片引流一条,术后创口活动性渗血,右颈、面部明显肿胀,给予局部冰敷止血。第二天创口重新打开,未见有凝血块及明显出血点,给予关闭创口置胶管引流一条,术后胶管引流仍流血不止,高峰时每日有700ml,查凝血四项发现PT34s,INR2.5,APTT40s,FIB3.1g/L,考虑为凝血机制障碍,给予输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输后局部无渗血,但第二天病人咳嗽后又出血,予拔除胶管继续输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并在输冷沉淀及血浆前后分别查凝血四项,发现输血浆后PT明显缩短,而输冷沉淀后PT缩短不明显,故之后改单输血浆,经10天治疗出血控制,创口基本愈合,PT为18s。之后病人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证实为Ⅸ、Ⅺ因子缺乏,活检病理报告,滤泡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Ⅱ级B细胞型,给予化疗,查PT转为正常,肺部肿块及纵隔淋巴结缩小。

    2 讨论

    此病人通过检测证实Ⅸ、Ⅺ因子缺乏,凝血功能机制障碍,经输血浆后PT好转,化疗后PT恢复正常,从而证实凝血机制障碍是非何杰金氏病所致。

    从以上情况分析,输血浆只是暂时改善凝血机制,治本之法为化疗消灭肿瘤细胞。此病例取活检为门诊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未作凝血功能检查,致术后出现出血不止,措手不及,故对特殊门诊手术病例,要强调凝血功能检查,如不正常要查明原因,做 好充分准备,如输血、血浆等。

    此病例也说明对原因不明凝血机制障碍患者,输新鲜冰冻血浆比输冷沉淀有效。新鲜冰冻血浆含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等,冷沉淀主要补充Ⅷ因子。

    作者单位:51630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谢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