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202
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2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35-02

    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一组少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文就我院1999~2003年间收治的12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30~71岁,平均54.6岁。就诊至确诊时间1~20年,平均9年。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4例,缺铁性贫血、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各2例,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各1例。

    2 分析

    2.1 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4例,占33%,居统计病例首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化不良、腹泻、恶心、呕吐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最常见症状,病人常就诊于消化科,由于医生忽视全面问诊、详细查体,满足于超声、胃镜的检查结果,错误地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一定的特点:(1)没有规律性,可随机体状态阵发性发作、持续性加重。(2)一般消炎止吐、改善胃动力药疗效欠佳。(3)有时仅支持治疗,纠正低钠血症就可以得到暂时缓解。因为这类患者,基础皮质醇分泌虽少,但平素尚能维持机体最基本需求,一旦遇到应激即出现低功症状,应激状态去除恢复到原来状态。
, http://www.100md.com
    2.2 误诊为缺血性贫血 2例,占17%。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出现贫血,加之这些病人有胃肠道症状,一些医生就以局部症状先入为主,顺理成章地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但是两种贫血有许多不同之处,前者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贫血貌重于贫血程度。原因是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患者都有黑色细胞刺激素缺乏,铁剂 治疗效果不佳,应用(EPO)可较快纠正贫血。

    2.3 误诊为冠心病 2例,占17%。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多种促激素和激素的缺乏,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如心率缓慢、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ECG:ST-T异常改变,且病人年龄偏大,可被循环科医生误诊为冠心病。这些病人对升压药不敏感,停药后很快就恢复原态,心律失常很难纠正。心力衰竭不易为洋地黄控制,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迅速改善。

    2.4 误诊为精神衰弱 2例,占17%。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长期GH(生长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T(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使血糖降低。缓慢的低血糖病人可以没有任何低血糖症状,但影响脑细胞功能。因为脑细胞的能量供应完全来源于血糖。病人出现失眠忧虑、多梦、嗜睡、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等。当接诊医生对此缺乏认识时,很容易想到神经功能紊乱而误诊为神经衰弱。这些病人对镇静类、安眠类药极为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嗜睡、昏迷甚至危象死亡。
, 百拇医药
    2.5 误诊为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各1例,分别占8%。误诊原因是只注意到个别突出症状,而忽略了对病情的全面分析,详细的体格检查。如1例因全身黄染而误诊为胰头癌。而另1例因既往有糖尿病史,当出现酮体时被误诊为DKA。

    3 讨论

    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误诊率较高,除了与本病的特殊性有关外,还与医生问诊不全面、检查不仔细、鉴别诊断思路狭窄有关。为了减少误诊,笔者认为凡是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本病。(1)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2)长期原因不明的低血压、低血钠、低血糖。(3)原因不明的贫血并与体貌不相符。(4)原因不明的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抑制的精神障碍者。(5)发生应激时出现无法解释的昏迷。(6)长期应用某种自配的药物后,停用时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时,应想到本病可能。在警惕上述表现的同时对怀疑者应进一步检查(1)血清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为诊断最直接证据。(2)ACTH测定及ACTH兴奋试验既是确诊依据,又可鉴别诊断。(3)垂 体CT或MRI,可明确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变的性质以及部位。

    作者单位:121001辽宁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