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4期
编号:10397812
高血压左室肥厚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4-1328-02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Clarkson等报道QTd与收缩压高低及左室重量指数相关。研究表明,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QTd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验证QTd是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参考指标,对我院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QTd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组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45~78岁,平均57.1岁;排除影响QRS或ST段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等。所有患者均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5~58岁,平均42.5岁。血压正常,无心、肺、肝、肾等疾病,心电图及X线检查无心脏病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76例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均予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胸骨左缘左室长轴切面,获得左室标准图像,用二维指导M型超声,取样线定位2a区。测定舒张期左室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连续测3个心动周期取其均值。按Devereax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1.0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3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3 ]-14;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心肌重量/体表面积。以左室心肌重量指数>134g/m 2 (男性)或>110g/m 2 (女性)作为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1.3 计算QTd 测量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QT间期,T波终点确定以T波回到T-P等电位线为准。每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均值。从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减去最短的QT间期即得QT离散度。

    1.4 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将7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34例,左室正常组42例。另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根据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把76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另外20例为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计算后得出QTd。结果: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QTd为62.69±14.86ms;高血压左室正常组QTd为38.26±13.21ms;对照组QTd为31.98±11.82ms。高血压左室肥厚组与高血压左室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离散度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者的事实近年来已受到临床重视,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左室肥厚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主要与心肌纤维化或局灶性心肌坏死等形成折返条件的病理解剖因素有关。QT离散度是表示心室肌复极的离散程度,其产生与区域性心肌细胞复极不均有关,这种区域性复极化不均匀极易产生多数性折返激动。Davey等研究显示QTd的增加与左室肥厚有关,高血压只有合并左室肥厚才能够影响QTd的变化。本组资料通过对高血压患者QTd的测量显示:高血压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明显大于左室正常组及对照组。 左室肥厚患者其QTd增加的可能机制是肥厚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肌血液灌注相对不足,使冠状动脉储备量减少,出现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肌电稳定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心室肌各部分复极化不均匀性增加,电不稳定区域增多,故心电图表现QTd增加,最大QTd值存在于病变区域,这种区域性复极不均匀极易产生折返激动,导致室速、室颤。

    高血压左室肥厚者QTd增加是心肌电不稳定性增大的客观反应。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参考指标。

    作者单位: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医院

    (编 辑 使臻), http://www.100md.com(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