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
编号:10396856
自发性气胸心电图变化及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0-0921-01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自发性气胸32例,除进行常规的视触叩听及X线检查外,还进行了排气前后心电图检查,发现气胸可引起心电图发生变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自发性气胸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18~64岁;右侧气胸18例,左侧14例;单纯性气胸7例,交通性14例,张力性11例。全部病例X线胸片均显示患侧肺组织被压缩70%以上。

    1.2 心电图变化 32例患者均在排气前后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排气前出现肺型P波5例,均为右侧大量气胸患者,其中交通性3例,张力性2例,均为25~45岁男性,排气后经X线证实气体消失后复查心电图肺型P波消失。心电图aVF,V 1 ~V 5 导联出现异常Q波4例,均为左侧张力性,年龄50~64岁,男3例,女1例,排气经X线证实气体消失时复查心电图异常Q波亦消失。偶发性房性早搏2例,左侧交通性,为50~56岁男性,排气后早搏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及不齐者13例,交通性6例,张力性7例,左侧6例,右侧7例,男11例,女2例,排气后心电图显示恢复窦性整齐心律。其余8例排气前后心电图无变化,其中单纯性7例,交通性1例,年龄18~30岁,男5例,女3例。1.3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胸痛、胸闷、气急等共性表现,心电图出现肺型P波患者气喘气急较为明显,其中1例患者端坐呼吸,紫绀及烦躁尤甚。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患者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明显,其中2例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早搏患者自感“心慌、心停跳”与胸闷,随着气体消失上述症状亦消失。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由于肺实质和脏层胸膜破裂而引起的胸膜腔有空气存在者叫自发性气胸 [1] 。本组32例患者;青年多无肺部基础疾病,主因用力过度而引起,中老年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有结核与哮喘史者占少数。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胸痛,继而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喘紫绀,重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胸部透视拍片或CT检查可确诊,对患侧进行排气则是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然而对自发性气胸往往只注重排气前后影像学检查,对心电图检查则很少重视。我们对本组32例气胸患者排气前后每人至少进行3次心电图检查对比,发现气胸后心电图变化者有24例,占75%(24/32),无变化者8例,占25%(8/32)。表现排气前心电图变化,排气后心电图恢复到平常未患气胸前一样,因此认为气胸患者检查心电图对临床工作有以下几点价值:(1)对青壮年出现肺型P波者,是否有慢阻肺或肺心病存有参考意义;(2)因胸痛,呼吸困难或合并休克可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1] ,故对老年患者异常Q波是否存在或出现对鉴别有无急性心肌梗死有帮助。(3)对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早搏患者可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存在及是否需要治疗有判断作用。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建议: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排气前后心电图检查可列为常规进行,这对气胸期间及以后治疗有一定意义。至于气胸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推测可能为气胸时由于对维持心肺正常生理功能的胸腔负压消失,肺萎缩,患者肺容量及弥散面积相应减少,通气/血流(.V/.Q)比例下降,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降低,低氧血症 [2] 。纵隔及心脏受压后正常位置改变,心脏自身功能及冠脉供血功能受影响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罗慰慈.现代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960-963.

    2 曾勉,谢灿茂,李志平,等.气胸对膜弥散量和肺毛细血管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44.

    作者单位:4 54003河南焦作解放军第160医院二内科

    (收稿日期:2003-06-10)

    (编辑 于少伟), 百拇医药(杨应立 许软成 姜素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其它 >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