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6046
脾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723-02

    脾栓塞术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小、易恢复等优点。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出血,目前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开展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功能性脾切除”的方法以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但是,脾栓塞术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脾栓塞的疗效,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中医药在治疗脾栓塞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经验较少。笔者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脾栓塞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医药在改善脾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左上腹疼痛

    左上腹部疼痛是脾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症见左上腹部疼痛难忍,可向左肩部放射,呈胀痛、刺痛、叩击痛,拒按,舌质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彩超提示脾脏肿胀,瘀血。外周血象示血小板迅速升高,个别出现血小板凝聚。中医辨证多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治疗上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为柴胡、白芍、枳壳、郁金、延胡索、田七、救必应、入地金牛、川楝子等。另外,静脉滴注高乌甲素注射液或者乌头注射液,每日1次,可连用1~2周。对于脾栓塞术后腹痛使用中药或中药制剂,可以减少西药镇静剂对肝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百拇医药
    2 发热

    脾栓塞术后由于脾实质梗塞的反应,多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发热多在38~39℃,有时可达39℃以上,可持续2~3周左右,并伴有口干引饮,烦躁多汗,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洪数大有力或滑数。中医辨证为阳明实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常选用白虎汤或犀角地黄汤,药用水牛角、生石膏、知母、生地、牡丹皮、赤芍、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芦根、青天葵等,另外,可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避免抗生素加重肝肾的负担。

    3 肝功能损害

    脾栓塞术后患者早期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尤其肝硬化患者脾栓塞后可出现转氨酶急剧升高,甚至黄疸进行性加重;证见纳差,乏力,厌油,尿黄,身目黄染,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ALT、AST中度升高;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瘀热互结,治宜清肝利胆退黄,凉血活血。常用茵陈蒿汤加味,药用生大黄、茵陈、山栀子、龙胆草、满天星、溪黄草、田基黄、茜根、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赤芍、丹皮、益母草等,另外,用复方甘草甜素针160mg或甘利欣针30ml及茵栀黄注射液30~50ml分别稀释后静脉滴注,肝酶灵或肝炎灵4ml肌肉注射,每日1次,2~4周。经中医药治疗,配合清淡饮食,注意休息,病人转氨酶很快恢复,黄疸消退,大大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
, http://www.100md.com
    4 消化道症状

    脾栓塞后脾梗塞反应,胃肠及膈肌受到刺激,会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症见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纳差、口干苦、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胃气上逆,治宜清热利湿,和胃降逆。常用温胆汤化裁,药用竹茹、枳壳、法夏、陈皮、茯苓、大黄、槟榔、茵陈、丁香、黄芩、旋复花、代赭石等。若呃逆加重,可用灭吐灵10mg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5 左下肺炎及左胸腔积液、肺不张

    脾栓塞后脾梗塞及包膜紧张等刺激胸膜,使呼吸运动受限,支气管引流不畅而并发左下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症见胸痛、胸闷、气粗气短、咳嗽、吸气时胸痛症状明显,甚则气短不得卧,痰黄,粘,夹血丝,呼吸不利,舌红,苔黄干,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Rt示白细胞升高。胸片可以确诊。中医辨证属“风温”、“支饮”范畴,多为痰热壅肺,治宜清热泻肺平喘为主,常选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用麻黄、生石膏、水牛角、杏仁、葶苈子、大枣、鱼腥草、桔 梗、瓜蒌、前胡、浙贝、金银花、连翘、竹茹等,另外,使用鱼腥草注射液30~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必要时加用抗生素。多数患者经中医治疗后,临床症状易缓解,炎症吸收,胸腔积液消退。对于肺不张的患者,可加用香丹注射液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此外,对于其他脾栓塞术后并发症,如脾液化坏死性脓肿、脾—门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胰腺炎等,中医药辨证论治同样可获得较好效果。这些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积累、总结经验,使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单位:51063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收稿日期:2003-06-11)

    (编辑 亦平), http://www.100md.com(王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