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6035
骨巨细胞瘤临床X线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740-02

    骨巨细胞瘤为常见的骨肿瘤之一,现将近年来我院经证实的25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X线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62岁,但以20~40岁年龄组占多数。

    1.2 病程及临床表现 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8个月~2年半间。症状多数较轻,以局部间歇性隐痛,局部肿胀或摸到包块为主,少数病例伴有患侧肢体乏力,局部胀感,功能障碍或出现病理性骨折。

    1.3 发病部位 左右侧无任何差异。25例中22例位于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膝关节附近者19例(76%)。

    1.4 病程分级 本组25例骨巨细胞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级14例,1~2级5例,3级4例,4级2例。

    2 X线分析

    2.1 部位 25例骨巨细胞瘤中22例位于长管状骨,无1例发生在骨骺,且均为单发。2例发生于髂骨,1例发生于颈椎。

    2.2 形状 本组将瘤体分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其中椭圆形占多数(55%),其次为不规则形(28.4%),圆形最少(16.6%),无论瘤体属哪一种,但大部分瘤体的纵径大于横径,横径大于前后径,少数则呈相反关系。

    2.3 密度 瘤体呈软组织密度。

    2.4 瘤体周壁及其周围改变 肿瘤增大向周围膨胀扩展,其膨胀侧骨壁呈薄壳状,常于膨胀明显处出现骨壁断裂,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缺,部分病例于瘤体内侧骨缘可见硬化。

    2.5 骨膜反应 一般无骨膜反应,病理性骨折后可出现骨膜反应。

    2.6 软组织肿块 一般不出现软组织肿块影,部分病例在瘤壁断裂侧软组织内见到稍高于软组织密度的肿块影,其边缘较清晰。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特殊属性的骨肿瘤,人体任何骨骼均可发病,最多发于长管状骨骨端,而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较少发病。

    3.1 发病部位 任何由软骨化骨形成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长管状骨,而且均自骨端发病。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有突向骨的突出部分倾向,但一般不穿透关节面。

    3.2 分型 可分为皂泡型和溶骨型,其中以前者为多见。(1)皂泡型改变:此种改变在骨巨细胞瘤中多常见,但并不是骨巨细胞瘤所特有;(2)溶骨型改变:此种改变为溶骨性破坏,大多数为偏心性生长,有轻度膨大和横向生长的趋向。病变中心为均匀性破坏,边缘部分可见到间隔或剩余骨嵴,病灶边缘一般较清楚,部分边缘模糊是出血或感染所致。

    3.3 肿瘤大小 本组病例中瘤体均呈纵径>横径>前后径,此可能为病情较长,发病较晚,横向生长受到限制或与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的间叶组织而发生松质骨及瘤体组织需血运丰富有关。

    3.4 鉴别诊断

    3.4.1 骨囊肿 年龄多在20岁以下,发病部位多在骨干,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性生长边缘有硬化环。

    3.4.2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 该肿瘤内常有棉絮或砂粒样钙化存在,不难与骨巨细胞瘤鉴别。

    3.4.3 溶骨性或骨肉瘤 该瘤以破坏为主,不出现骨质膨胀。

    作者单位:1 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医院

    2 黑龙江省佳木斯职业病防治所

    3 黑龙江省佳木斯传染病院

    4 黑龙江省佳木斯防疫站

    (收稿日期:2003-03-27)

    (编辑 纪永健), 百拇医药(姜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