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6834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0-0914-02

    溶栓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早期血栓梗塞性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周围静脉给予大剂量溶栓药物,其疗效受到药物浓度、药物剂量、药效发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妨碍了溶栓药物的药效及临床效果。近3年来我们采用颈内动脉加压注射溶栓药物及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发病的脑血栓病人,从而避免和减少了上述全身用药的影响,同时对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药做了进一步筛选。我所3年来对90例发病在6h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双盲分组对照,每组45例。一组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另一组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蝮蛇抗栓酶溶栓,尔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愈后情况、出血并发症加以比较、评价 [1]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从1999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发病在6h内的脑梗塞患者90例,其中男53例,女37例,男∶女=1.4∶1,发病年龄为30~84岁,平均年龄男58岁,女60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颈内动脉注射方法 采用自制动脉注射加压装置,严格消毒皮肤,根据患者体征及CT或MRI定位选择穿刺脑梗塞侧颈内动脉。穿刺点定在甲状软骨上缘(喉结平面、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上1.5~3.0cm范围内的颈内动脉搏动处。将尿激酶24~32万U或蝮蛇抗栓酶0.5~1.0U溶于生理盐水50~70ml中缓慢注入颈内动脉(不少于45min),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紧压穿刺部位,消毒皮肤,覆盖无菌纱布。A组为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组,应用尿激酶24~32万U,溶于生理盐水50~70ml,每日1次,共3次。B组为蝮蛇抗栓酶组。

    2 结果

    2.1 两组肌力恢复的比较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优于颈内动脉注射蝮蛇抗栓酶组(P<0.01),见表1。

    表1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与蝮蛇抗栓酶

    患者肌力恢复对比 例(略)
, http://www.100md.com
    2.2 两组昏迷程度、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比较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组患者失语、昏迷症状改善明显优于颈内动脉注射蝮蛇抗栓酶组,而死亡率、出血并发症则较蝮蛇抗栓酶溶栓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失语、昏迷、死亡率、并发症比较 例(略)

    3 讨论

    我所3年来对发病6h内的90例脑梗塞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及蝮蛇抗栓酶溶栓治疗,经双盲对照观察治疗效果得出结论:尿激酶组明显优于蝮蛇抗栓酶组,而且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较蝮蛇抗栓酶溶栓组明显降低。

    当前就尿激酶或蝮蛇抗栓酶颈内动脉注射溶栓的疗效比较问题尚未见报道,更无确切定论,我所通过90例脑梗塞患者两组不同药物疗效的结果尚需进一步进行药理及临床观察与研究,本文仅通过有关资料及治疗体会提出初步看法:尿激酶的作用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为溶纤酶,既可影响循环中的,也可渗入血栓内,使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在接近梗塞部位动脉内注射溶栓,因梗塞局部血液内药物浓度很高使血栓溶解,而全身血液药物浓度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据刘卓等引用日本学者报告:应用UK750U冠状动脉内溶栓,动脉再开通率为69.6%,出血并发症为0,而周围静脉用药冠状动脉再开通率为50%,出血并发症为18.8%。蝮蛇抗栓酶也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抑制纤维蛋白的生成,相对地增加了纤溶作用,使血栓溶解 [2] 。基于上述理论及临床比较,尿激酶的溶栓作用可能更直接、溶栓作用更强,这可能是两组之间临床效果差异的基本依据。其可靠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青庭.蝮蛇抗栓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体会.人民军医,1989,12:2.

    2 刘卓.颈内动脉插管溶栓与周围静脉药物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比较.中国急救医学,1994,14(4):5.

    作者单位:266071青岛警备区第四干休所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3-06-05)

    (编辑 曲全), http://www.100md.com(邵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