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6734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1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6-0509-01

    氯沙坦(Losartan)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药,主要选择性抑制AngⅡ受体,从而减弱AngⅡ的加压作用,因此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1] 。近年来,我们应用氯沙坦(科素亚,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来自2001年4月~2003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严重障碍、3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高血压药物过敏者。41例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3~76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3个月~15年,中位数6.4年。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先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作为冲洗期,在此期间口服1片安慰剂,每日早晨口服氯沙坦50mg,2周后依据1998年卫生部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判断降压疗效 [2],即(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

    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显效维持治疗,有效及无效则剂量加倍,共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偶测血压:治疗期间每天测量血压及心率3次,测量时固定医生、固定时间、固定台式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肢坐位血压,测量前休息10min,至少测量3次,取其中相近2次均值为血压值,同时观察伴随症状、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动态血压监测:冲洗期未及治疗第8周,做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ARM4型仪器测量右上臂血压及心率,并计算药物的降压谷/峰(T/P)比值。T/P比值是指药物降压的谷效应值与峰效应值的比值,本实验采用2h法计算。
, 百拇医药
    1.4 实验室检查 冲洗期末治疗第8周分别检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清电解质以及心电图和X胸片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41例中显效15例(37%),有效18例(44%),有效率81%,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23±11mmHg和14±6mmHg治疗前后偶测血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动态血压监测 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患者治疗后24h平均血压值明显下降(P<0.05),结果见表1。

    2.3 41例的降压谷/峰比值 本组降压谷/峰比值收缩压为0.64,舒张压为0.69。
, http://www.100md.com
    表1 41例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心率变化(略)

    2.4 不良反应 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7.3%(3/41),其中头晕2例,咳嗽1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脂、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氯沙坦为非肽类的特异性、竞争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受体)拮抗药(简称AT1拮抗药)。通过与AT1受体跨膜区内的氨基酸相互作用,并占据其螺旋状空间而阻止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对AT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了AngⅡ的心血管效应 [3] ,在我们观察的41例患者中,经氯沙坦50~100mg/d治疗8周后,患者血压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1%,降压幅度为23/15mmHg,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该药作用可持续24h,用药后24h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01),降压谷/峰比值收缩压为0.64,舒张压为0.69,均符合FDA标准,说明该药降压持久性及稳定性良好,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降压的同时并不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加快,同时,该药不良反应少,只有3例出现头晕、咳嗽,均能耐受。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电解质等均无显著变化,我们认为,氯沙坦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长效降压药物。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罗顺德,唐荣福,周延安.临床药物治疗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实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3 陈鲁原,林曙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2):155-157.

    作者单位:415000湖北省常德市第一医院德山分院

    (收稿日期:2003-08-17)

    (编辑 李欣), 百拇医药(覃业宏 周厚龙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