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961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美国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2.5%,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7.5%,高危因素中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塞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7-0611-02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暂时性单眼失明(TMB)和发作关系密切。本文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0年1月~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68.4±6.7)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并详细询问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及作相关生化检验,对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患者取平卧头仰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偏向检查侧的对侧,分别检测两侧颈总动脉起始部、主干、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观察血管的形态、内膜及粥样硬化斑块。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处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CAD)、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检测有无斑块: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区别为软斑,硬斑或混合斑。诊断标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1.2mm为斑块形成,颈总动脉IMT>1.0mm为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为正常,介于两者之间为增厚。斑块质地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表面粗糙不平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为硬斑[4]。用统计学处理,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使用计数统计等方法。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脑卒中患者中有99例颈动脉检出粥样硬化斑块,长1.4~30mm,厚度为1.3~8mm。其中有73例检出硬斑,68例检出软斑,混合斑6例,7例未见异常。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分叉处有斑块66例,颈总动脉有斑块52例,颈内动脉起始段2.0cm范围内内膜不光滑和有斑块的有21例。狭窄程度为50%~80%8例,1例梗死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半球颞叶大片低密度。梗死灶同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为主,有52例脑梗塞患者同侧颈动脉有软斑。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同侧脑梗塞例数明显高于梗死灶对侧。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有多种,(1)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2)斑块不稳定\u30772破裂,破裂的斑块栓塞远端的血管。(3)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4)狭窄的颈动脉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导致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形成边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1]。症状的出现与否,除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性和演进、侧支循环是否充分外,还与粥样斑块的性质、状态和动脉内膜表面的情况等有关,特别是后几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多数学者认为质地松软的斑块、斑块内出血、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起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发现,在粥样硬化狭窄的颈动脉处监测,可以发现经常有微血栓形成,在颈动脉急流冲击下脱落进入脑循环,而硬斑由于其表面已有钙化,不易破裂,也不易脱落,发生脑梗塞的机会相对较少[2]。脂类代谢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心发病学说,目前认为低密度脂蛋白化学修饰中氧化修饰的作用尤为明显[1],高血压及糖尿病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3]。有人指出,左侧颈动脉斑块多见,强回声斑块比低回声斑块多见[4]。此组病例有49例双侧颈动脉有斑块,左侧颈动脉斑块26例,右侧24例,双侧与单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患者同侧颈动脉有软斑的较多。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是发生同侧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组病例颈动脉狭窄>50%的仅占7.5%,和文献报道24%[2]不符,可能与选择的重病人例数相对较少有关。对有软斑的患者除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以外,加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减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预防脑梗塞可能有一定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257.

    2 何勤,邢成名.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41.

    3 高天理,钱怡宁,张茁.颈和椎动脉超声与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对比研究.北京医学,2002,24:862.

    4 何育生,李萍.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34.

    作者单位:100062北京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

    (收稿日期:2003-09-08) (编辑刘 娜), 百拇医药(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