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中医
编号:10396671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73-02

    我院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头颅CT或MRI证实并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1]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4~85岁,平均66.4岁;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0例,冠心病史者10例,糖尿病史者5例。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6~86岁,平均70.1岁,有高血压史者18例,冠心病史者9例,糖尿病史者4例。经χ 2 检验,两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病程、伴发病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治疗组经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不同程度中枢性偏瘫48例,意识障碍12例,失语(完全性或不完全性)29例。对照组中枢性偏瘫40例,意识障碍8例,失语23例。治疗组头颅CT或MRI显示脑叶梗死10例。基底节梗死28例,多发病灶4例,小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3例,丘脑梗死3例;对照组脑叶梗死8例,基底节梗死30例,多发病灶4例,小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2例,丘脑梗死3例。治疗组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20例,房颤2例,室性早搏1例,束支阻滞2例。对照组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者19例,房颤3例,室性早搏1例,房性早搏1例,束支阻滞2例。实验室检查:治疗组高血糖11例,高脂血症24例,高粘血症7例。对照组高血糖10例,高脂血症20例,高粘血症5例。经χ 2 检查证实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有关检查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灯盏花素25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疗程。对照组使用丹参12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1疗程,两组观察期间除使用维生素、脱水剂、抗生素等外,未使用其它血管活性药物。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定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2] 。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恢复生活工作能力,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经卡方检验,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灯盏花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灯盏花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 百拇医药
    2.3 实验室检查 两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小板、出 凝血时间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略)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比较 (略)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亢进及高血凝状态与脑缺血及血栓形成有关,并认为钙离子内流、氧自由基反应、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是造成神经细胞损害的关键环节。灯盏花素的主要成分灯盏花乙素(C 21 H 18 O 12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稳定神经细胞,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钙离子内流,调节肌浆网膜上钙泵活性等功效,从而对脑缺血病理变化各环节都有治疗作用 [3] 。研究还证明该药物对血象、肝肾功能等均无影响,是一种有效、副作用少的安全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陈清棠.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81-383.

    3 徐济民,黄震华.新药与临床,1991,10:155-158.

    作者单位:330002江西省人民医院

    (编辑 元红), 百拇医药(徐轶 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