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6041
糖耐量减退人群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747-02

    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达2000万以上,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80%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脑、肾等慢性合并症。其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无糖尿病者的2倍,肾病和失明分别是7倍和25倍 [1] 。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血糖正常者转变成为2型糖尿病病人之间往往需要有个过程。大部分病人在确诊前存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阶段。如果当病人处于IGT阶段就及时采取适当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那么就有可能减少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 [2]

    1 IGT的诊断标准及其发生率

, 百拇医药     IGT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亚临床期。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建议的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6.1mmol/L而<7.0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浓度≥7.8mmol/L而<11.1mmol/L时可诊断为IGT。根据1993年WHO公布资料显示,大多数地区IGT发生率为2%~10% [3] 。近年国内部分人群调查显示其发生率达7.5%~26.4% [5] 。与正常血糖者相比,IGT者5~10年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达25%~48%。有人报道其年平均转变率为11.1% [5]

    2 IGT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IGT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如胰岛素基因和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外,其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如年龄增大、饮食摄入过多的热能、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各种心理刺激等均可引发IGT。
, http://www.100md.com
    3 IGT的干预措施

    既往认为,IGT既然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无需治疗。目前一些研究证明,对IGT者实行干预治疗可减少或延缓其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减少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6] 。因此,对存在IGT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治疗。干预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可采取下列干预措施。

    3.1 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3.1.1 健康教育 对IGT者宣传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和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讲清IGT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使病人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从而使病人能积极主动地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实施各项干预措施。

    3.1.2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多数IGT者存在体重超重或肥胖。研究表明,减轻体重可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使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增加 [7] 。国内学者通过对IGT者进行饮食干预治疗,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7] 。饮食干预主要是控制病人的饮食总热量的摄入,饮食中要减少脂肪成分,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少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因为谷物精制后其中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某些维生素有所丢失;而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镁、铬对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生物合成及体内能量代谢都十分重要。一般非肥胖的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04.60KJ,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各占总热量的55%~65%、10%~15%和25%~30%。而对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则要鼓励其减少饮食摄入量,脂肪所占的热量应小于25%,并应逐渐减轻其体重。
, http://www.100md.com
    3.1.3 运动干预 体力活动的减少也是IGT发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规律持久的体育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体育运动项目可因人而宜,选择散步,快步行走、各种球类活动、慢跑等,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30min,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必须长期坚持。体力较好者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3.2 药物干预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非药物干预后,如果IGT情况无明显改善,可加用药物干预治疗的手段。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3.2.1 二甲双胍 该药物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主要是在肝脏通过降低萄萄糖的产生而发挥作用。此药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直接作用于胰岛素靶细胞,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用剂量一般为125mg~250mg,每日3次。

    3.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包括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其通过减慢双糖和淀粉类多糖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了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国内学者用拜糖平25~50mg每日3次干预治疗IGT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
, 百拇医药
    3.2.3 磺脲类降糖药 1980年,有学者报道了磺脲类降糖药物可减少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并可使病人的血压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降低 [7] 。磺脲类降糖药物中,糖适平的作用比较平稳,可供选择使用。

    3.2.4 胰岛素增敏剂 属于噻唑二烷酮类药物,有Cs-405、曲格列酮、环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等。该类药物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还可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的摄取,同时使血浆胰岛素浓度下降。曲格列酮能增加IGT者葡萄糖的移去率和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并降低空腹和餐后的胰岛素水平。该药能使80%的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 [9] 。但目前因发现其有严重肝脏损害的副作用而被停止使用。

    3.2.5 黄连素 有报道,黄连素片口服可降低血糖 [10] ,目前还不知其作用机理,但在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情况下,改用口服黄连素片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高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0):714.

    2 王晨荣,廖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中华误诊学杂志,2002,2(2):206.

    3 King H.Global estimates for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ˉpat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adults Diabetes Care,1993,16(1):157.

    4 张莹,王道钦.336名卫生人员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2):98.

    5 黎建绿.108例糖耐量低减者随访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3):364.
, http://www.100md.com
    6 潘孝仁,李光伟,胡英华,等.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530例糖耐量低减人群6年前瞻性观察.中华内科学杂志,1995,34(2):108.

    7 王秀军,柳林.糖耐量异常的若干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 学分册,1997,17(3):152.

    8 高林,刘永铭.糖耐量低减者干预治疗研究.兰州医学院学报,1998,24(4):35.

    9 苏青,罗敏.噻唑烷二酮:一类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4):267.

    10 张云飞.黄连素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567.

    作者单位:310007空军杭州疗养院

    (收稿日期:2003-05-11)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李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