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5449
肝破裂修补术21例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9-0833-0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6~49岁。肝破裂原因:车祸和刀刺伤各4例,坠跌伤7例,挤压、撞击伤4例。其中合并脾破裂3例,肠破裂4例,肾破裂2例。另有2例系早期肝癌破裂。本组病例均处于失血性休克期。其中中度休克8例,估计失血量≥30%,重度休克13例,估计失血量>50%。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3例。

    1.2 麻醉选择 本组有4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不仅麻醉平面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而且对循环干扰极大。因此,有2例改全麻完成手术。其余17例均在全麻插管,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

    1.3 监测 术中采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经观察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例PETCO 2 低于正常。随着休克的逆转,PETCO 2 恢复正常且平稳。反之,休克恶化时PETCO 2不断下降,这是危险的信号,必须针对原因及时抢救。
, 百拇医药
    1.4 自体血回输 在血源不足或无血源时,回输腹腔自体血是抢救休克的有效方法。但是,应用不当可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本组有15例回输腹腔自体血,回输血量500~4000ml。其中10例休克逆转,术后痊愈出院。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外伤早期肝癌破裂,失血3000ml,垂危。在无同型血源的紧急关头将3000ml自体血全部回输,术后6周癌症全身扩散转移,9周时死亡。显然癌症的快速扩散转移与回输了癌细胞污染的自体血有关。2例分别回输自体血500ml和1200ml时发现患者伴有肠破裂,回输自体血后,2例患者术中均发生了输入污染血的严重反应。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于手术台上,另1例经多方抢救,2周后转危为安,1月后出院。2例分别回输自体血3000ml和3500ml,术中和术后创面渗血不止。其中1例输入新鲜库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病情好转。另1例因腹腔引流管流血不止,术后8h再次入室剖腹探查止血效果不佳而死亡。

    2 讨论

    肝破裂修补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剂量分次给药,不但麻醉平面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浅麻下牵引痛导致的屏气、鼓肠等不仅影响手术操作,还会诱发出血增多;加大局麻药扩充麻醉平面,对循环干扰极大,不利于休克纠正。除非条件所限,应避免选用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浅麻下肌松良好,对循环干扰小,便于术中应急抢救,笔者认为是肝破裂修补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 百拇医药
    PETCO 2 可间接反应心排出量和肺血流量。因此,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例监测PETCO 2 ,结合其它常规监测,对休克的恶化或逆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恶性肿瘤破裂的腹腔自体血可加速癌症的扩散转移,本组早期肝癌破裂的2例患者,回输自血体者癌症6周后快速扩散,9周即死亡。没有回输自体血者,术后随访一年均健在。因此,必须禁止回输。大量回输自体血可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必须及时补给凝血因子和新鲜库血。除非没有同型血源,否则回输自体血一般不要超过2500ml。要切实查明无空腔脏器穿孔污染的自体血才回输。一旦误输,应立即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抢救措施,否则将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作者单位:650051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麻醉科

    (收稿日期:2003-04-24)

    (编辑 晓亮), http://www.100md.com(赵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