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5967
救治有机磷中毒时用体温指导阿托品应用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688-01

    有机磷中毒属常见内科急症,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治疗中病情发展变化快,阿托品用量难以掌握,常导致病人病情在一度好转后再度恶化,甚至死亡。正因如此,出现临床治疗中阿托品应用意见的分歧,甚至有的医务人员竟盲目提出:“宁可阿托品中毒,不让阿托品不足”的用法,误人甚多。就此,我院医护人员在有机磷中毒治疗中探索出用体温控制法指导阿托品应用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愿与同行们共鉴。

    1 临床资料

    本院在1997年1月~2003年3月共收治有机磷中毒240例,均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血清胆碱酯酶测定确诊。其中236例痊愈,无后遗症状,1例愈后遗有精神障碍,仅有3例死亡。

    2 方法

    240例患者全部经洗胃,配合应用解磷定及其它对症治疗等措施,且发病前无发热史,先静注阿托品至阿托品化,阿托品用量为1~5mg/次,间隔时间3~15min,体温最初达36.8℃以上,立即调整阿托品用量(少数病人因洗胃液量大,天气寒冷等原因体温上升缓慢应予注意,可结合其它阿托品的指征调整用量),此后将体温控制在36.6℃~38℃,≥38℃即减量或延长时间,≤36.6℃即加量或缩短时间,用量0.5~5mg/次为宜,间隔时间20min~2h为佳,用药方式为静注,急性期体温可维持稍高些(37.2℃~38℃),稳定后维持稍低即可(36.6℃~37.5℃),若病情已明显好转,间隔时间则不必拘于此数,用药方式亦可改为肌注或小剂量静滴甚至口服片剂。

    3 讨论

    阿托品化指征常因自身素质、诊疗技术等原因而使阿托品化难于掌握。如心率,由于每个人自身调定点不同致使有的病人阿托品用量很小就达100次/min以上,而有的病人尽管阿托品用量很大也不会达到100次/min。而肺部罗音、面色、皮肤干燥程度又可受诊疗水平的影响,体温控制法相比却极易掌握且方法可靠,不失为一条指导阿托品用量的捷径。其原因大致为:(1)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人体应激能力相应增强,病情易稳定;(2)阿托品因其抑制汗腺分泌,改善外周循环等原因而使体温表现较为敏感。临床治疗中有些病人体温已明显下降,甚至测不到时,心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肺部也可无湿罗音,甚至皮肤、面色变化也不大。一旦心率下降则常为不可逆的,数分钟内心率直线下降,直到停止。此时再应用阿托品,则无济于事了。而体温则可以其较为敏感的特性,防患于未然,保证治疗效果,同行们不妨一试。

    作者单位:251100山东省齐河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08)

    (编辑 罗彬), http://www.100md.com(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