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5971
心先安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4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726-02

    1997年10月~2002年3月,我们对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应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及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者,加用心先安静脉滴注后,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及运动耐量有较明显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61岁,病程8~30年,平均16年。心功能Ⅳ级者28例,心功能Ⅲ级者7例,心功能Ⅱ级者7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心电图显示ST-T段改变者8例,42例患者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1.2 诊断标准 42例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心功能不全诊断参照《内科学》(陈灏珠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4版)的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在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的基础上,给予心先安9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5~10天,如疗程不足5天,病情即明显缓解者判为有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42例患者均详细记录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肺部罗音、肢体水肿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T段的改变,同时在治疗前、疗程第5天和治疗后各测动脉血气分析,并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超过1级者为无效。

    2 结果

    42例患者疗效结果显示,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7%。42例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均有好转。极少数患者在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出现恶心、心悸,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感染及水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降低,疗效较差,且易引起洋地 黄中毒及心律失常,故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受到了注意和重视,心先安就是其一。心先安属于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是cAMP的新一代衍生物,有较强的亲脂性、亲水性,容易透过细胞膜,可以直接增加细胞内cAMP的含量,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并且其配基对磷酸二酯酶具有轻度抑制作用,使cAMP的药理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静脉注射后10min发挥作用并可持续30min以上。其作用迅速,毒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

    本文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经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类药物、抗感染、吸氧等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若进一步加大洋地黄用量,又担心发生洋地黄中毒或已有中毒迹象,故加用心先安静脉滴注。在配合应用心先安后,心力衰竭的症状、肺部的湿罗音及运动耐量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达85.7%。临床证实短期使用心先安,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3-06-19)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张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