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其他
编号:10395680
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 第4卷 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8-1137-01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预后较差,多数病例当出现消化道出血后,随之诱发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其它并发症,导致连锁反应使原发病更趋于恶化,最终死亡。近3年来我们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共28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病人均为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6岁。28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门脉高压、腹水、黄疸。本组均以先呕血为主。呕血量最多达2000ml,最少200ml,呕血后6~12h均有便血或柏油样便。肝功能按child分类,B组19例,C组9例。间歇性出血12例,首次出血治疗出血暂时停止,在相隔1~2周后再次大出血,最终1例死亡。晚期出血者16例,其中2例死于出血。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在综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垂体后叶素30U加入10%葡萄糖250ml内静滴,要求90min内滴完(0.3U/min)。静滴30min口服凝血酶,每次500~2000U,一般4~6h服1次,最短1~2h服1次,最长8~12h服1次。遇大出血时垂体后叶素连续静滴,同时增加凝血酶的口服次数和剂量,病情好转后减量或停药。

    3 治疗结果

    判定标准为2周内用药后无再呕血、血便,全身症状好转,血压、脉搏恢复正常,粪便颜色逐渐恢复正常为有效,28例中25例止血效果满意,有效率达89.3%,仅有2例大呕血者用药后仍呕血不止,直接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在停止出血10天后再次大出血,经用药后未能止住出血,死于失血性休克。

    4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胃粘膜广泛性糜烂引起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很多,而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为肝硬化晚期。由于肝脏是很多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而胃粘膜发生广泛性糜烂或溃疡亦是重要的出血原因。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合手术治疗。我院采用垂体后叶素加口服凝血酶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满意。口服凝血酶应在垂体后叶素静滴30min后应用,这样能加强止血效果,因为垂体后叶素发挥作用是促进全身内脏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静滴30min后待垂体后叶素发挥作用,全身内脏小动脉收缩时,食管下段静脉破裂血管及胃底静脉破裂血管亦收缩变细,出血量减少,局部静脉压降低,此时服用凝血酶促进局部止血效果最好,凝血酶凝血机制是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网状纤维组织蛋白中大量沉积着其它血液成分,形成胶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凝块附着于破裂血管处,使局部止血,所以垂体后叶素加口服凝血酶加强对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效果 [1] 。治疗过程中同时输入新鲜全血或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进一步止血。出血停止后使用组织胺受体阻滞剂,有利于抑制胃酸分泌过多,预防胃粘膜发生糜烂。应用生大黄10g沸水浸泡,分次服用,既可软化通便,又清除肠道内细菌和毒素,减少组织胺类物质在肠道内吸收,同时还活血化瘀、消退黄疸。针对门脉高压,预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再破裂,用心得安20mg,每日2~3次。采用α-受体阻断剂———甲磺酸酚妥拉明5~1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缓滴,每日1次,对降低门脉血流量,预防消化道再出血有较好的作用 [2] 。本组28例中25例止血效果满意,3例死于出血性休克,考虑血管破损大,口服凝血酶不能沉积破损的血管处,再次出血2例病人出血量均达2000ml左右,出血前病人已有Ⅲ~Ⅳ级肝性脑病,出血停止后又出现严重感染,最后又出现大出血而死于失血性休克。上述方法对首次出血者止血效果比较满意,但反复出血,肝功能按child分类C级者止血效果较差,需要综合治疗,早期治疗以及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晓英.凝血酶原活动度对重型肝病的诊断价值.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3):155.

    2 段仲壁.心得安降门脉压力:预防止消化道出血十年回顾.国外医学·消化分册,1991,11(1):44.

    作者单位:255025山东淄博金升印刷有限公司医务室

    (编辑 何蓓), 百拇医药(孙咏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