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009
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523-01

    笔者近30年临床工作中,根据实际条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0例,疗效满意。现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18例,年龄:35~40岁4例,40~50岁10例,50~65岁16例。

    1.2 诊断依据 本文30例都有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史和胆道结石手术史,每次发病都有黄疸,右上腹部及剑突下剧烈绞痛,疼痛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彩超检查:胆管扩张。

    2 辨证分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它相当于伤寒结胸病,隶属中医的结胸、肋痛、黄疸等病范畴,其病理机制如下。
, 百拇医药
    2.1 西医认为 胆汁滞留,细菌感染等都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

    2.2 中医认为 胆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是六腑之一,腑以通为用,肝胆功能失常,情志不舒,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寒热不慎等导致疏泄失制,气滞血瘀,湿热壅阻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因而产生了“不通则痛”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可分两大类型:(1)气滞瘀阻型;(2)湿热脓毒型。但是这两个证型在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又常同时表现于临床,所以在实际治疗中,还应该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采取综合措施,拟定“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功补兼顾的治疗法则。

    3 治疗方法

    中医方药:以柴胡陷胸汤合四逆汤加味,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化痰散结,排石止痛为治。药用:茵陈、金钱草、柴胡、黄连、黄芩、山栀、瓜蒌仁、枳实、半夏、厚朴、竹茹、鸡内金、海金砂、大黄、芒硝等。

, 百拇医药     西医用药:因本病具有发病急、细菌毒性强等特点,故适当配合抗菌药可以更快地控制感染,每日可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庆大霉素,2~3种联合使用;内服50%硫酸镁30ml,日服1次,以解痉利胆。如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可输液扩充血容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静脉滴注阿拉明、多巴胺、地塞米松等药抢救治疗。

    4 治疗结果

    本文30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在2~3周内患者疼痛消失,黄疸消退,畏寒发热解除、血象恢复正常。彩超检查:胆管不扩张。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45岁,农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5天。患者于1985年开始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反复发作,1992年于某医院作胆囊摘除取石术。但不久又复发,每次发作都伴有黄疸及畏寒发热,又于同年10月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建议住院治疗,因经济困难,遂返乡。近5日因病情加重,伴呕吐绿水,故来就诊。
, http://www.100md.com
    体检:T39℃,脉搏110次/min,脉弦细数,血压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重病容,巩膜及全身Ⅱ°黄染,舌质红,苔厚黄燥,右上腹有手术切口疤痕长约10cm,右上腹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血白细胞16.6×10 9 /L,中性85%,黄疸指数32U。

    西医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中医诊断:伤寒结胸,辨证为湿热脓毒型。

    西医治疗:5%葡萄糖盐水500ml,青霉素800万U或氨苄青霉素5g(皮试)。地塞米松5mg,5%葡萄糖液500ml。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654-210mg,10%氯化钾10ml。10%葡萄糖液500ml加能量合剂,静脉滴注1次/日。维生素K 3 10mg肌肉注射2次/日。

    中医治疗:拟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排石止痛。处方:金钱草30g,茵陈30g,柴胡、玄胡各15g,黄芩10g,山栀10g,枳实10g,木香10g,鸡内金20g,瓜蒌仁15g(杵),茯苓10g,水浸两煎,每日1剂,频服。
, 百拇医药
    经过上述治疗,患者寒热症状逐渐减轻,2周后疼痛消失,黄疸消退,血象正常,彩超检查胆管不扩张,病告痊愈。追访3年,未复发。

    6 讨论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其病理性质、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颇类中医《伤寒论》中所记载“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发,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的热实结胸一证,而发病部位又属“肋病”范畴,故笔者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治疗的原则,既用大陷胸汤,以荡涤湿热,又用“呕而发热者”的柴胡疏肝利胆,拟立一个散热开结、化瘀排石的法则,而结合西医的抗感染、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从而来达到止痛、治愈的最终目的。本文30例都是胆系手术后反复发作的病例,当时既因手术未能彻底治愈,又限经济关系,患者不愿再行手术而又须及时处理,在此情况下,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02-10-02)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宋庆恒)